心月照云溪

当初学道,望脱尘缘累。

迤逦渐生魔,是时间、些儿凝滞。

君还识破,慎守勿因循,心决裂,志精专,别有清凉味。

羊儿牧处,收管休疏失。

稍欲走东西,在主人、调伏断制。

山间林下,早早趁归期,天欲暮,日将沈,关锁牢封闭。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翻译

起初修道,希望摆脱世俗的牵绊。
渐渐地,烦恼和困扰开始滋生,仿佛时间变得缓慢凝固。
你是否已经明白,要谨慎坚守,不要随波逐流,内心坚定,意志专注,会有不一样的清凉感受。
在放牧的地方,务必小心管理,不可疏忽大意。
稍微想要游荡,必须听从主人的引导和约束。
在山林之间,要尽早把握回家的机会,天色渐暗,太阳西沉,一定要把门锁紧。

注释

尘缘:世俗的缘分或牵扯。
迤逦:逐渐、渐渐。
魔:烦恼或困扰。
凝滞:停滞、凝固。
识破:理解并看透。
慎守:谨慎遵守。
因循:随波逐流、不加改变。
清凉味: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羊儿牧处:比喻修行者的生活或心境。
收管:管理、照应。
稍欲:稍微想要。
调伏:驯服、控制。
归期:回归的时间或目标。
暮:傍晚。
沈:落下,这里指太阳落山。

鉴赏

这首元代王丹桂的《心月照云溪》是一首禅悟与修行的诗。诗人以个人的修道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尘世烦恼的超脱渴望和对内心修炼的重视。"当初学道,望脱尘缘累"直接揭示了诗人追求心灵解脱的心境。然而,"迤逦渐生魔,是时间、些儿凝滞"则暗示了修行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时间的流逝似乎使心境有所停滞。

接下来,诗人告诫自己要"识破"这些困扰,强调"慎守勿因循,心决裂,志精专",表明决心坚定,专注于内在的修炼,从而体验到"别有清凉味",即精神上的宁静与清凉。

诗中通过"羊儿牧处,收管休疏失"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对修行的细心管理和自我约束,不能有丝毫懈怠。"稍欲走东西,在主人、调伏断制"则描绘了修行者需要在内心主人的引导和控制下,保持定力,不被外界所动。

最后,诗人提醒自己把握好回归自然和宁静的时机,"山间林下,早早趁归期",并以"天欲暮,日将沈,关锁牢封闭"的形象,象征着在恰当的时刻,要彻底封闭对外界干扰的门扉,坚守内心的清净。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展现了王丹桂在修道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和对修行道路的执着追求。

收录诗词(146)

王丹桂(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心月照云溪

五峰挺秀,滴翠岚光腻。

气势压沧溟,对烟浪、云涛无际。

碧岩深处,腌映道人家,忘宠辱,绝骄矜,勘破人间世。

野情幽兴。谁羡公卿贵。

闲运妙玄机,看虎龙、盘旋作戏。

婴娇女姹,欢笑庆金丹,功成去,步云霓,显我嘉祥瑞。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心月照云溪.本名蓦山溪山居述怀

既抛火院,尘事难拘检。

物外乐逍遥,总疏远、征徭赋敛。

粗衣淡饭,据分且随缘,青峰畔,白云中,独把清闲占。

茅庐一厦,相称平生愿。

里面但容身,也不在、浮华妆点。

锁窗寂静,恣意任高眠,红日上,两三竿,犹自柴门掩。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心月照云溪.牧牛喻

牛儿性劣,奔竞无时辍。

短棒与长绳,每驱驰、牢擒痛决。

朝来暮往,久久渐调柔,芳草渡,曲江头,露卧如霜雪。

牧童闲散,无限情怀悦。

独坐古松阴,短笛弄、声悠韵噎。

重堆蓑笠,拍手笑归来,清风劲,碧天澄,现出家家月。

形式: 词牌: 蓦山溪

心月照云溪.赠赵德备

但凡入道,屏弃繁华早。

柔弱守清贫,把灵台、时时拂扫。

尘心起处,宜向死前观,凭乞化,做生涯,馀事绝论讨。

日来月往,勤炼先天宝。

默默内含光,照俗缘、番番颠倒。

无中还有,此理最幽深,功成日,行圆时,自有天书昭。

形式: 词牌: 蓦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