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用出郊韵三首(其三)

金屋无人唤阿连,碧桐依旧绿阶前。

境瞒眼处非关物,事换头时即是天。

秋水岸边凝鹊鹭,晚风枝上沸蜩蝉。

静中阅动浑如此,描画何须倩巨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华丽的屋子里空无一人,碧绿的梧桐树依然立在台阶前。
眼前的景象并非只关乎眼前的事物,当事情变化时,那就是天意的转换。
秋天的河边,喜鹊和鹭鸟聚集成群,傍晚的树枝上蝉鸣声此起彼伏。
在宁静中观察万物的活动就是这样,描绘画面又何必请来大画家巨然呢。

注释

金屋:形容豪华的房屋。
阿连:可能是人名,也可能代指呼唤的人。
境瞒眼处:看似不变的景象。
事换头时:事情发展到新的阶段。
凝鹊鹭:喜鹊和鹭鸟聚集。
沸蜩蝉:形容蝉鸣声嘈杂。
巨然:古代著名画家。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思的绝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的生活状态。

“金屋无人唤阿连”,表面上看似描写一处豪宅中无人叫唤阿谁,但在深层次上,可理解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疏离感,无论是富贵还是繁华,都无法留住心中的某种召唤。这里的“金屋”象征着物质的丰裕和孤独,反衬出诗人的寂寞与孤独。

“碧桐依旧绿阶前”,则是一幅静谧的画面,碧绿的桐树如同往昔一般依稀守护在清幽的台阶之旁。这里的“碧桐”象征着岁月不变的情怀,“绿阶”则是时间流转中的一份宁静。

“境瞒眼处非关物,事换头时即是天”,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外界变化看破不惊的心态。诗人认为只要心境自在,那么周遭的环境和事件,就如同云烟一般,转瞬即逝,不值得挂怀。

“秋水岸边凝鹊鹭,晚风枝上沸蜩蝉”,则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秋天的水边,鹊鹭栖息其间,显得格外宁静;傍晚时分,树枝上传来的是虫鸣声,这些都是诗人眼中最为平凡而又充满哲理的景象。

“静中阅动浑如此,描画何须倩巨然”,这两句更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诗人在宁静中观察着世间万物的变动,感慨于其中的自然法则,而不需要借助外界的点绘或是名家的指引,就能领悟到事物的本质。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立的手法,展现了诗人超然于世俗、自在飞翔的心境。它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更是一首探讨生命意义与个人内心世界的哲理诗。

收录诗词(514)

吴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 号:履斋
  • 籍贯:宣州宁国(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5—1262

相关古诗词

三用出郊韵三首(其二)

高桥第一战功收,从此江沱岁月悠。

顾我壮怀成槁木,令人老泪落荒洲。

西风何处鸡豚社,东里此时鱼蟹秋。

一笑回头便今古,赏心乐事可重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三用出郊韵三首(其一)

从来此地出高官,绮屋连云画里看。

十里湖光多样好,百年人事几回残。

菰蒲带露枝犹湿,䆉稏逢晴把便乾。

乐岁何妨歌乐职,簿书缠缚敢辞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三用喜雨韵三首(其三)

电掣金蛇跨列岑,秋阳翕忽转秋阴。

俄惊石鼓无停响,坐听檐花不断音。

玉秫已堪供瓮酿,紫螯渐可付庖砧。

一年好处相将近,分外乡情此际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三用喜雨韵三首(其一)

雨缶云瓶剖阿香,瀰漫何处辨玄苍。

衰翁憔悴忧三伏,古佛慈悲赐一凉。

但愿有缘乘款段,岂应无梦驾偏箱。

西风谷口秋田熟,休问奇章与赞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