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子高如泰州谒朱南伯

采采江蓠步石涧,东望海堤青不断。

故人泮上谁饮酒,尺素不来鱼尾短。

黄子卓荦文更奇,命驾千里赴相思。

长江凫雁不足数,旷野虎兕将何之。

景德寺前读书阁,彦国九原不可作。

寄声故人加餐食,昨夜秋风淮水恶。

形式: 古风

翻译

沿着江边采摘着江蓠,漫步在石涧旁,向东望去,海堤一片青翠连绵不断。
老朋友啊,在泮水上谁在饮酒?书信长久未至,只留下鱼尾般的简短消息。
黄子才华出众,文章更是奇特,他驾车千里只为赴一场深深的思念。
长江上的野鸭大雁多得数不清,但在这空旷的田野,猛兽又该去往何处呢?
在景德寺前的读书阁,彦国已长眠地下,再也无法一同赏读诗书。
我向故人传声,希望你保重身体,昨晚淮河秋风凄厉,气候恶劣。

注释

江蓠:一种水生植物。
石涧:有石头的山涧。
泮上:古代学校周围环绕的水池。
尺素:古人写信用的长一尺的白色绢帛。
黄子:对友人的称呼。
相思:深深的思念之情。
虎兕:老虎和犀牛,比喻凶猛的野兽。
读书阁:供人阅读的阁楼。
彦国:可能是友人的名字。
淮水:中国河流,流经江苏、安徽等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黄子高的场景。首句“采采江蓠步石涧”,以江边的香草起兴,渲染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暗示离别之际的淡淡哀愁。接着,“东望海堤青不断”写出了开阔的视野和友人离去的方向,表达了对友人长途跋涉的担忧。

“故人泮上谁饮酒”一句,借问朋友离去后谁与共饮,流露出对友情的怀念和孤寂感。“尺素不来鱼尾短”则通过书信传递的信息稀少,暗示了距离遥远和音讯难通的惆怅。

“黄子卓荦文更奇,命驾千里赴相思”赞美了黄子高的才华和对友情的执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相聚的渴望。接下来两句“长江凫雁不足数,旷野虎兕将何之”,运用比喻,感叹友人行程艰辛,如同长江上的野鸭和山林中的猛兽,不知所往。

最后,诗人提及“景德寺前读书阁,彦国九原不可作”,表达了对故去的朋友彦国的怀念,以及对黄子高此行的深深忧虑。结尾“寄声故人加餐食,昨夜秋风淮水恶”再次叮嘱友人保重身体,同时描绘了淮河水势汹涌的景象,增添了旅途的艰险。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情于景,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宋末元初文人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送黄子高常熟教授

儒科一废四十年,甲寅诏下初兴贤。

鸡窗夜半同起舞,竟让祖生先著鞭。

去乘騄駬首燕路,归骑赤鲤游琴川。

川中疑有古文学,子游故里今依然。

采芹思乐弦且歌,官况虽清奈冷何。

省台衮衮岂足羡,燕雀喧啾入网罗。

残春积雨困花柳,天气昏昏如中酒。

怕逢北客问新事,更恨东人夺佳友。

暮年离别意鲜欢,追思得失空长叹。

诗成写寄掩关卧,梦逐飞絮黏征鞍。

形式: 古风

送黄云心游松江

吾宗两才子,世乱身不免。

绝怜华亭鹤,竟类东门犬。

客行因吊古,寒日下荒坂。

井邑今豪雄,往事海涛远。

形式: 古风

送焦君实之采石学官

江水日以远,山花日又新。

先吾不复少,后我皆成人。

之子如良金,出矿以精纯。

又如山中木,始遇雪发春。

送子启长途,跋子升华津。

青云题柱客,白发倚闾亲。

有志皆腾逸,非才独隐沦。

山林双鬓古,井臼一生贫。

宇宙无穷事,行藏各自身。

因风传短句,望月吊词臣。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道成北游

从游十载前,总角君尚少。

相逢十载后,我鬓雪争曜。

修鳞纵巨壑,倦羽落荒峤。

盛衰各自异,巧拙更相诮。

义理浩无涯,经纶孰知要。

立身如处女,被服善窈窕。

止令公子慕,莫博千金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