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阜平县过大派山二百里抵五台游览成咏

阜平从西来,大山与连谷。

层冈历千重,一涧过百曲。

剑铓露远峰,练色纾寒瀑。

虎迹屡惊人,鸟道长仄足。

霞光闪危峤,云气冱崇麓。

乱蝉咽阴吹,幽禽响佳木。

断径鸣孤猱,平坡走群鹿。

万蘤杂红紫,众叶纷青绿。

木皮野客衣,石广山氓屋。

遐方日寻胜,空林暮投宿。

漫游知自许,纵览厌所欲。

会当登五台,清凉我心目。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从阜平县出发,穿越大派山至五台山的壮丽旅程。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貌。

首句“阜平从西来,大山与连谷”,开篇即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山川画卷,阜平县自西而来,大山与连绵的山谷相接,气势磅礴。接着,“层冈历千重,一涧过百曲”进一步描绘了山峦起伏、溪流曲折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剑铓露远峰,练色纾寒瀑”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远处的山峰比作剑尖,寒瀑则如同白练,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峻峭与瀑布的清澈。随后,“虎迹屡惊人,鸟道长仄足”则通过动物的踪迹,侧面表现了山林的原始与神秘。

“霞光闪危峤,云气冱崇麓”描绘了日出时分,霞光映照在险峻的山峰上,云雾缭绕在高耸的山麓间,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壮丽的美。接下来,“乱蝉咽阴吹,幽禽响佳木”通过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生机勃勃的氛围。

“断径鸣孤猱,平坡走群鹿”则通过动物的活动,展现了山林的生机与活力。最后,“万蘤杂红紫,众叶纷青绿”描绘了山中丰富的植物种类,色彩斑斓,生机盎然。“木皮野客衣,石广山氓屋”则通过服饰与居住环境的描述,展现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

“遐方日寻胜,空林暮投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探索精神,即使在偏远的地方也要寻找美景,夜晚在空旷的林中投宿。最后,“漫游知自许,纵览厌所欲”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已超越了个人的欲望。“会当登五台,清凉我心目”则表达了诗人对五台山的向往,希望在那里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清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66)

姚广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名天禧。年十四度为僧,名道衍。通阴阳术数。洪武中从燕王至北平,住持庆寿寺,而常居府中,时时屏人语。建文时劝王举兵。为王策划战守机宜。辅世子居守,守御甚固。成祖即位,论功第一,拜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而不肯蓄发,常居僧寺。监修《太祖实录》,与修《永乐大典》。工诗。谥恭靖。有《逃虚子集》(亦名《姚少师集》)

  • 字:斯道
  • 籍贯:苏州府长洲
  • 生卒年:1335—1418

相关古诗词

送灵隐钦老

昔从冷泉游,今见冷泉主。

迢遰来石城,袈裟带松雨。

去住自无意,何暇计出处。

官舍晚相看,竹边不知暑。

尚论古人心,还举尊宿语。

歘尔返故庐,惆怅独延伫。

形式: 古风

题怡上人松风阁图

万松苍苍蟠峻岭,久向耶溪誇绝境。

道人层构万松间,宴坐长年乐深静。

灵飙歘来岩谷口,髯君忽作蛟鼍吼。

喧豗直遣岭猿惊,振迅或令山鬼走。

须臾瑟瑟复萧萧,初如笙竽再如韶。

裂石声欺匡阜瀑,奔雷势压钱塘潮。

清奇自适烟霞侣,冷落岂宜筝笛耳。

长夜寥寥四壁空,赢得此心如止水。

黄鹤山中净名老,援笔图成过荆浩。

金华太史制雄文,秋色南山两相好。

形式: 古风

且停寺

老年落魄犹非昔,破帽遮头谁识得。

不问水郭与山村,杖藜到处寻陈迹。

西丘地势一何壮,建国当年誇石勒。

竺师赖有佛图澄,问道从容降词色。

至今禅刹遗涧阿,松扉昼掩萦烟萝。

水流涓涓水乐奏,山木黯黯山禽歌。

樵人牧竖不敢到,竹径云断惟僧过。

有碑千年字漫灭,忍使老眼空摩挲。

神僧去久山无主,谁听塔上风铃语。

古往今来一笑间,不用悲歌泪如雨。

形式: 古风

天界寺

香刹依天极,彤云拥地维。

龙蟠新赐额,龟负旧刊碑。

金铎鸣风殿,珠幢影月墀。

遥瞻晨祝罢,处处蔼春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