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
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
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
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中冬夜的静谧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孤寂。开篇“寒叶风摇尽,空林鸟宿稀”两句,设定了一个萧瑟冷清的冬夜场景,树叶在寒风中摇曳而落,空旷的林间偶有几声鸟鸣,营造出一种萧索的氛围。
接着,“涧冰妨鹿饮,山雪阻僧归”两句,则进一步展现了冬季山中的严酷环境。溪水结冰,使得连鹿都难以畅饮;而深山大雪,更是让外出之人不得不回,如那被困的僧人,只能望雪兴叹。
“夜坐尘心定,长吟语力微”两句,转向诗人的内心世界。夜深人静,尘世的喧嚣已远,诗人坐在那里,心境异常宁定,他的吟咏之声,也显得那么细弱无力,这里不仅是对声音的描写,更是对内心状态的一种写照。
最后,“人间去多事,何处梦柴扉”两句,则是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态表达。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想要逃离尘世的喧嚣,寻找一份宁静和平,而“何处梦柴扉”,则是对这种愿望的一种迷茫追问。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山中冬夜的寂寞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以及内心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
不详
江风木落天,游子感流年。
万里波连蜀,三更雨到船。
梦残灯影外,愁积苇业边。
不及樵渔客,全家住岛田。
东来此学禅,多病念佛缘。
把锡离岩寺,收经上海船。
落帆敲石火,宿岛汲瓶泉。
永向扶桑老,知无再少年。
古邑猿声里,空城只半存。
岸移无旧路,沙涨别成村。
鼓角喧京口,江山尽汝濆。
六朝兴废地,行子一销魂。
吾师视化身,一念即遗尘。
岩谷藏虚塔,江湖散学人。
云迷禅处石,院掩写来真。
寂寞焚香后,闲阶细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