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苒苒前期远,穷途一可伤。
有时闻落叶,不语立残阳。
塞草秋先白,溪沙晚更光。
那堪望天末,燕雁又成行。
这首寇准的《暮秋感兴》描绘了诗人深秋时节的孤独与哀愁。"苒苒前期远,穷途一可伤",表达了时光匆匆流逝,人生路途上的艰辛和前途未卜的感伤。"有时闻落叶,不语立残阳",通过落叶和夕阳的意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诗人默默无言,沉浸在孤独的沉思中。
"塞草秋先白,溪沙晚更光",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边塞的草木因寒露而早白,溪边的沙粒在夕阳下闪烁,这些细节强化了季节的冷寂。最后,"那堪望天末,燕雁又成行",诗人难以忍受的是遥望远方,只见南飞的大雁成群结队,更增添了离别之苦和孤寂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无奈与落寞,寓情于景,情感真挚动人。
不详
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寺在啼猿外,门开古涧涯。
山深微有径,树老半无枝。
望远云长暝,谈空日渐移。
恐朝金马去,还失白莲期。
门巷枕江濆,疑将俗境分。
湖山晴后见,天籁静中闻。
径僻苔空老,林寒日渐曛。
高怀无一事,长岁似孤云。
重城萧寺虽留滞,野鹤由来性本闲。
寒磬终宵鸣竹院,虚窗尽日对秋山。
旋移怪石资吟赏,应有孤云共往还。
自笑红尘成底事,幽期长是负松间。
夫子才名重,贫居志未劳。
吟当寒夜苦,闲到白头高。
心地通禅寂,田园近海涛。
不知千载后,谁更续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