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超然无尘饭柏林寺分题得柏字

沙村宿雨馀,炊烟淡寒色。

山墟蚕市休,野饭渔舟隔。

忽逢柳际门,知有道人宅。

扣扉山答响,童子出迎客。

空庭竟何有,冻死千岁柏。

钟鸣食时至,老僧揖就席。

香粳定宿舂,露葵应晓摘。

羌饥一饭美,何啻万钱直。

风轩纳山翠,引手扪石壁。

爱此玉崔嵬,岁久自崩拆。

下有洄涡泉,甘凉冰齿颊。

勿轻一脉微,去涨万顷泽。

吾行无疾徐,住佳去亦得。

欲收有声画,绝景为摹刻。

兴来勿复缓,转顾成陈迹。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禅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与道人共度的一日之景。从“沙村宿雨馀”开始,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雨后初晴的乡村,炊烟淡薄,寒色笼罩,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静谧的氛围。接着,“山墟蚕市休,野饭渔舟隔”,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蚕市的休憩与渔民的忙碌形成对比,展现出乡村生活的多样性和自然的韵律。

“忽逢柳际门,知有道人宅”一句,引出了与道人的相遇,暗示了诗中蕴含的隐逸与修行的主题。随后,诗人通过“空庭竟何有,冻死千岁柏”描绘了道人居所的简朴与自然的融合,千岁柏虽在严冬中凋零,却象征着时间的永恒与生命的坚韧。

“钟鸣食时至,老僧揖就席”展示了道人生活的规律与禅宗的仪式感,通过“香粳定宿舂,露葵应晓摘”进一步强调了食物的来源和准备过程,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生活的简单质朴。

“羌饥一饭美,何啻万钱直”表达了对食物美味的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物质与精神满足之间关系的思考。接下来,“风轩纳山翠,引手扪石壁”描绘了自然美景与内心的平静,诗人通过与自然的互动,寻找心灵的慰藉。

“爱此玉崔嵬,岁久自崩拆”则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山石的崩拆象征着自然界的变迁与永恒的循环。最后,“下有洄涡泉,甘凉冰齿颊”描绘了泉水的甘甜与清凉,不仅解渴,更净化心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修行以及时间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禅意,引导读者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收录诗词(1809)

释德洪(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 生卒年:1089

相关古诗词

次韵超然游南塔

绕塔不忍去,新凉生早秋。

不见江西月,一水空悠悠。

龛灯耿昼影,遗像青双眸。

永怀皇祐间,曾此狎沙鸥。

往事已陈迹,丰碣撑高楼。

公昔从吾祖,来往亦风流。

但馀松菊在,井臼遗林丘。

高风不可攀,落日令人愁。

倚杖哦清诗,溪风波白头。

脉脉不能语,归心浩难收。

今已不如古,无复相绸缪。

何当效船子,华亭从钓舟。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大雪戏招耶溪先生邹元佐

昨夜颠风吹裂石,晓来雪片大如席。

耶溪先生醉不知,拥絮雷霆喧鼻息。

痴奴搥门呼不应,但闻含糊语呵叱。

先生行世如行川,虚舟触人无怨言。

逢人觅钱即沽酒,得钱不谢犹傲然。

我欲看君堕帻醉,便觉两颊微涡旋。

款段自能驮醉起,归路逆风吹冻耳。

入门儿女啼饥寒,瞪目瞠然作直视。

形式: 古风

送英老兼简钝夫

灵源道价压四海,骨相正似陈睦州。

去年龙山同坐夏,时君亦来从我游。

闹传诗胆抵身大,时吐佳句凌汤休。

故山归去恰千里,茧足过我不肯留。

行看海上荔子熟,落枝丹颗无人收。

应共钝夫行树下,未输分柿独风流。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次韵龚德颜柳帖

颜柳以字名,画画法可究。

后世何寂寥,此辈了无有。

皆云学未至,妙不应心手。

那知斯人徒,德高名往就。

字工德不修,名与身俱朽。

吾子佳少年,俊气驹方骤。

新诗作行草,开轴龙蛇走。

坐客口为愕,我亦知肯首。

积墨如陂池,积笔高陇阜。

学之不至颜,要亦终至柳。

此诗闻东坡,请君书座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