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并序(其十二)

平坐歌舞处,无由更习曲。

琵琶绝巧声,琴弦断不续。

花帐后人眠,前人自薄福。

生坐七宝堂,死入土角触。

丧车相勾牵,鬼朴还相哭。

日理几千般,光影急迅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人生的无常与悲苦,通过对比生前的繁华与死亡后的凄凉,展现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首句“平坐歌舞处,无由更习曲。”描述了人在生前享受歌舞欢愉的场景,却无法再继续学习新的乐曲,暗示了生命的有限和快乐的短暂。

接着,“琵琶绝巧声,琴弦断不续。”以乐器的损坏象征着生命的终结,美好的事物无法延续,表达了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花帐后人眠,前人自薄福。”通过前后人的对比,揭示了人生的不公与命运的无常,前人享受的福泽在后人看来可能只是薄福。

“生坐七宝堂,死入土角触。”生动地描绘了生时的奢华与死后归于尘土的落差,强调了物质财富与精神满足的相对性。

“丧车相勾牵,鬼朴还相哭。”描绘了死亡的景象,丧车的哀悼,鬼魂的哭泣,进一步强化了死亡的沉重与不可逆转。

最后,“日理几千般,光影急迅速。”总结了人生的多变与短暂,每一天都充满了各种事务,但时间却如同快速流逝的光影,一去不复返。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深刻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生死之间的巨大反差,体现了王梵志对于生命本质的深邃洞察。

收录诗词(353)

王梵志(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约唐初数十年间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多用村言俚语,唐时民间流传颇广。有集

  • 籍贯:卫州黎阳

相关古诗词

诗并序(其十三)

富者办棺木,贫穷席裹角。

相共唱奈河,送著空冢各。

千休即万休,永别生平乐。

志者入西方,愚人堕地狱。

掇头入苦海,冥冥不省觉。

擎头乡里行,事当逞靴袄。

有钱但著用,莫作千年调。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十四)

百岁乃有一人,得七十者稀。

张眼看他死,不能自觉知。

痴皮裹脓血,顽骨强相随。

两步行衣架,步步入阿鼻。

双盲不识鬼,伺命急来追。

赤绳串著项,反缚棒脊皮。

露头赤脚走,身上无衣被。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十五)

独自心中骤,四面被兵围。

向前十道捝,背后铁锤锤。

伺命张弓射,苦痛剧刀锥。

使者门前唤,忙怕不容迟。

裸体逐他走,浑舍共号悲。

宅舍无人护,妻子被人欺。

钱财不关己,庄收永长离。

三魂无倚住,七魄散头飞。

形式: 古风

诗并序(其十六)

善劝诸贵等,□□□□□。

火急造桥梁,运度身得过。

福至生西方,各难知厌足。

身是有限身,程期太剧促。

纵有百年活,徘徊如转烛。

憨人连脑痴,买锦妻装束。

无心造福田,有意事奴仆。

只得暂时劳,旷身入苦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