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桃林塞作

去国未千里,离家已再旬。

丹心恒恋阙,白首更辞亲。

怀璧常贻训,捐金讵得邻。

抱冤非忤物,罹谤岂由人。

不滥辞终辨,无瑕理竟伸。

黻还中省旧,符与外台新。

塞上同迁客,江潭异逐臣。

泪垂非属岘,肠断固由秦。

岁月行遒尽,山川难重陈。

始知亭伯去,还是拙谋身。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崔湜的作品,名为《至桃林塞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的怀恋之情。

"去国未千里,离家已再旬。丹心恒恋阙,白首更辞亲。"

这四句描绘了诗人远行在外,虽然才离开国家不过千里,但已经是第二个十日夜离别家乡。"丹心"比喻忠诚的心,"恋阙"指的是对故土的眷恋,而"白首"则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头发的斑白,表明即便是老人也要告别亲朋。

"怀璧常贻训,捐金讵得邻。抱冤非忤物,罹谤岂由人。"

这里诗人提到自己时常怀揣玉璧,以此来比喻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留恋。而"捐金讵得邻"则表达了寻求良邻、保持友好的愿望。接着,"抱冤非忤物,罹谤岂由人"显示诗人对于不白之冤(冤枉)和诽谤的无奈,以及这种不公正的遭遇并非由于个人原因。

"不滥辞终辨,无瑕理竟伸。黻还中省旧,符与外台新。"

诗人强调自己言行不亵,始终坚持自己的清白和正确立场。"黻还中省旧,符与外台新"则是说回忆过去的友情,同时也在新的环境中建立新的关系。

"塞上同迁客,江潭异逐臣。泪垂非属岘,肠断固由秦。"

这里描绘了边塞上的行人和江潭中的官员各自忙碌的景象,而诗人的眼泪不是因为外界的困扰,而是内心深处对故土、亲人的思念之切。

"岁月行遒尽,山川难重陈。始知亭伯去,是还拙谋身。"

最后几句表达了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的感慨,以及面对自然景观时,对过往美好记忆难以重现的无奈。而"始知亭伯去"可能指的是某位朋友或亲人的离别,"是还拙谋身"则是说诗人对于如何处世、安身立命仍在探索和努力之中。

总体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故土的深情、对友人的怀念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32)

崔湜(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仁师之孙。户部尚书崔挹之子。出身于博陵崔氏安平房,进士及第,曾参与编纂《三教珠英》,先后依附于武三思、上官婉儿,由考功员外郎累迁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后因典选受贿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起复为尚书左丞。唐中宗驾崩后,依附韦皇后,改任吏部侍郎。唐隆政变后,他又依附太平公主,升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并进中书令。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被流放岭南,途中被赐死。时年四十三岁

  • 字:澄澜
  • 籍贯: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县)
  • 生卒年:shí)(671年-713年

相关古诗词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丞相登前府,尚书启旧林。

式闾明主睿,荣族圣嫔心。

川狭旌门抵,岩高蔽帐临。

闲窗凭柳暗,小径入松深。

云卷千峰色,泉和万籁吟。

兰迎天女佩,竹碍侍臣簪。

宸翰三光烛,朝荣四海钦。

还嗟绝机叟,白首汉川阴。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登总持寺阁

宿雨清龙界,晨晖满凤城。

升攀重阁迥,凭览四郊明。

井邑周秦地,山河今古情。

纡馀一水合,寥落五陵平。

处处风烟起,欣欣草木荣。

故人不可见,冠盖满东京。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赠苏少府赴任江南余时还京

丈夫不叹别,达士自安卑。

揽泣固无趣,衔杯空尔为。

流云春窈窕,去水暮逶迤。

行舟忽东泛,归骑亦西驰。

秦地多芳草,江潭有桂枝。

谁言阻遐阔,所贵在相知。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襄阳早秋寄岑侍郎

江城秋气早,旭旦坐南闱。

落叶惊衰鬓,清霜换旅衣。

时来矜早达,事往觉前非。

体道徒推理,防身终昧微。

故人金华省,肃穆秉天机。

谁念江汉广,蹉跎心事违。

形式: 排律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