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俞秀老

缭绕山如涌翠波,人家一半在烟萝。

时丰笑语春声早,地僻追寻野兴多。

窣堵朱甍开北向,招提素脊隐西阿。

暮年要与君携手,处处相烦作好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山峦环绕像碧波涌动,半数人家隐藏在烟雾缭绕的藤萝中。
丰收季节笑声早,地处偏僻更爱野外游赏。
红色屋脊的庙宇面向北方敞开,白色的僧舍隐藏在西边的山丘后。
晚年我希望能和你相伴,每处风景都请你为我唱首好歌。

注释

缭绕:环绕。
山如:像山一样。
涌翠波:碧波涌动。
烟萝:藤萝丛生的地方。
时丰:丰收时节。
笑语:笑声。
春声早:笑声早起。
地僻:地处偏僻。
窣堵:屋脊。
朱甍:红色屋脊。
北向:面向北方。
招提:庙宇。
素脊:白色屋脊。
西阿:西边的山丘。
暮年:晚年。
携手:相伴。
相烦:麻烦你。
好歌:优美的歌曲。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享受与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缭绕山如涌翠波”一句,以动人的比喻形象,把连绵的山势比作翻腾的绿色波浪,展示了诗人眼中山川的生机与活力。接着,“人家一半在烟萝”则描绘了一幅朦胧中的村落生活图景,给人以一种超脱尘嚣、隐逸田园的意境。

“时丰笑语春声早”表现了诗人对丰收时节的喜悦和对春天生机勃勃的声音的赞美,而“地僻追寻野兴多”则透露出诗人在偏远之地寻求自然之趣,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一切。

接下来的两句,“窣堵朱甍开北向,招提素脊隐西阿”,通过对建筑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环境的细心观察和对美好居所的向往。这里的“窣堵”是指土筑的长城或堡垒,“朱甍”则是用红砖修建的房屋,而“招提素脊隐西阿”,则是在形容屋脊的轮廓和隐藏在西边山峦间的意境。

最后,诗人表达了与友人携手共度暮年的愿望,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暮年要与君携手,处处相烦作好歌”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生活美好的无限赞美。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示耿天骘

挟策能伤性,捐书可尽年。

弦歌无旧习,香火有新缘。

白土长冈路,朱湖小洞天。

望公时顾我,于此畅幽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示董伯懿

穿桥度堑祇闲行,咏石嘲花亦漫成。

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

长干里北寒山紫,白下门西野水明。

此地一廛须卜筑,故人他日访柴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光宅

今知光宅寺,牛首正当门。

台殿金碧毁,丘墟桑竹繁。

萧萧新犊卧,冉冉暮鸦翻。

回首千岁梦,雨花何足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

十年怊怅蹑山阡,终欲持杯滴到泉。

东路角巾非故约,西州华屋漫脩椽。

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绝弦。

遗墨每看疑邂逅,复随人事散如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