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董伯懿

穿桥度堑祇闲行,咏石嘲花亦漫成。

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

长干里北寒山紫,白下门西野水明。

此地一廛须卜筑,故人他日访柴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漫步过桥越沟壑,吟咏石头嘲笑花朵也是随意之作。
咀嚼蜡味已能忘却世俗的味道,描绘脂彩又何必在意时间与名声。
长干里北面的寒山显现出紫色,白下门外西边的野外水面清澈明亮。
我在这里选一处小屋居住,期待老朋友日后来访时能见到简陋的篱笆茅舍。

注释

穿桥:过桥。
度堑:越过沟壑。
祇闲行:随意漫步。
咏石嘲花:吟咏石头嘲笑花朵。
嚼蜡:比喻无味或厌倦。
忘世味:忘记世俗的味道。
画脂:描绘脂彩(比喻艺术创作)。
惜时名:在意时间与名声。
长干里:地名,古代南京的一条街道。
寒山:寒冷的山。
紫:紫色,形容山色。
白下门:古代南京的城门。
野水明:野外的水面清澈。
一廛:一小块土地,指房屋。
卜筑:选择并建造居所。
故人:老朋友。
柴荆:简陋的篱笆茅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适自得的山水生活场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咏叹和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

“穿桥度堑祇闲行”一句,设定了诗人在自然中自由漫步的情境,“堑”指的是田间的小道,这里与“桥”相呼应,表现出一种不受拘束的悠然心态。

“咏石嘲花亦漫成”则显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欣赏和陶醉,他不仅仅是观赏,更是在内心深处与之融合,达到了一种超越常人的境界。

接下来的“嚼蜡已能忘世味,画脂那更惜时名”两句,更深化了这种脱俗思想。“嚼蜡”喻指专注而不知疲倦,“画脂”则是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诗人通过这两种形象,表达了一心向道、不为世俗所扰的决心和态度。

“长干里北寒山紫,白下门西野水明”一联,以鲜明的景色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中。这里的“长干里”、“白下门”等地名,或许是诗人心中的某个理想之所,亦或是实指宋代某处风景。

最后,“此地一廛须卜筑,故人他日访柴荆”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期待。诗人似乎在谋划着自己的隐逸生活,或许是在规划一个可以远离尘世、与自然为伴的地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超脱红尘、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光宅

今知光宅寺,牛首正当门。

台殿金碧毁,丘墟桑竹繁。

萧萧新犊卧,冉冉暮鸦翻。

回首千岁梦,雨花何足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全椒张公有诗在北山西庵僧者墁之怅然有感

十年怊怅蹑山阡,终欲持杯滴到泉。

东路角巾非故约,西州华屋漫脩椽。

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绝弦。

遗墨每看疑邂逅,复随人事散如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

漂流曾落此江边,忆与诗翁赋浩然。

乡国去身犹万里,驿亭分首已三年。

北城红出高枝靓,南浦青回老树圆。

还似昔时风露好,只疑谈笑在君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冲卿席上得行字

二年相值喜同声,并辔尘沙眼亦明。

新诏各从天上得,残樽同向月边倾。

已嗟后会欢难必,更想前官责尚轻。

黾勉敢忘君所勖,古人忧乐有违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