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赏菊

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

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

今晨岂重九,节意入幽菲。

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

殷勤黄金靥,照耀白板扉。

沽酒欲寿花,孔兄与我违。

清坐绝省事,未觉此计非。

夕英岂不腴,骚人自难肥。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翻译

菊花不辜负秋天,与秋共显灿烂光华。
夜晚的寒霜仍然作恶,但朝阳会为它解围。
今日清晨并非重阳节,节日的气氛融入了幽深的花香。
菊花独自芬芳,其他花草已显得微不足道。
热情如金的花朵,照亮了白色的门扉。
想买酒来庆祝菊花,但孔子兄与我心意不合。
静静地坐着,无事可做,并未觉得这个主意不好。
晚间的菊花虽然丰美,但诗人自己难以满足。

注释

黄花:指菊花。
负:辜负。
光辉:光彩。
夜霜:夜晚的霜冻。
朝日:早晨的太阳。
岂:难道。
重九: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幽菲:幽深的香气。
孤芳:独自芬芳的菊花。
众卉:各种花草。
黄金靥:比喻菊花的鲜艳色彩。
白板扉:白色的门扉。
沽酒:买酒。
孔兄:对孔子的尊称,此处可能指代孔子的教诲。
清坐:静静坐着。
夕英:晚上的菊花。
骚人:诗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九日赏菊》,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秋天和菊花的独特情感。首句“黄花不负秋,与秋作光辉”赞美了菊花在秋季盛开,成为秋日风景的一部分,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接下来,“夜霜犹作恶,朝日为解围”写出了菊花在寒霜侵袭后依然坚韧,清晨阳光又能为其带来生机。

诗人感叹今日并非重阳节,但菊花的节令之美已经深深吸引他。“孤芳擅天地,众卉亦已微”进一步强调菊花的独秀与其它花草的凋零形成对比。诗人欣赏菊花的“殷勤黄金靥”,将其比喻为照亮简朴门扉的明艳花朵,表达对其高洁品质的赞赏。

“沽酒欲寿花,孔兄与我违”流露出诗人想借酒祝菊花长存的愿望,但又意识到孔子曾言饮酒过度有害,暗示自己并未过于沉溺。最后两句“夕英岂不腴,骚人自难肥”表达了诗人虽然欣赏菊花的丰美,但明白自己作为文人,保持清贫生活更为适宜。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菊花为载体,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节令更迭的感慨,展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淡泊的生活态度。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九月八日登高作重九奇父赋三十韵与义拾馀意亦赋十二韵(其一)

九月风景好,节意满天涯。

书生尊所闻,登高乱城鸦。

虽无后乘丽,前驱载黄花。

两楼压波壮,众泽分夭斜。

居夷惊有苗,访古悲章华。

萧条湖海事,胜日一笑哗。

兴移三里亭,木影杂蛟蛇。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二十一日风甚明日梅花无在者独红萼留枝间甚可爱也

昨日梅花犹可攀,今朝残萼便斓班。

群仙已御东风去,总脱绛袂留林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二十二日自北沙移舟作是日闻贼革面

宛宛转湖滩,遥遥隔城邑。

是时雨初霁,众绿带馀湿。

晓泽澹不波,菰浦觉风入。

我生莽未定,世故纷相袭。

腼然贺兰面,安视一坐泣。

岂知虎与狼,义感功反集。

尧俗可尽封,呜呼吾何及。

气苏巨浸内,未恨乏供给。

日历会有穷,吾行岂须急。

近树背人去,远树久凝立。

聊以忧世心,寄兹忘怏悒。

形式: 古风 押[缉]韵

入城

竹舆声伊鸦,路转登古原。

孟冬郊泽旷,细水鸣芦根。

雾收浮屠立,天阔鸿雁奔。

平生厌喧闹,快意三家村。

思生长林内,故园归不存。

欲为唐衢哭,声出且复吞。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