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屈翁山小除后三日移家住东湖

举世皆归计,惟君问去津。

天无三日腊,海有一家春。

野水亦照叶,渔夫不应人。

东湖鲤鱼好,取奉白头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屈翁山的文人,在小除(农历新年)后的第三天,决定搬家至东湖居住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亲情的深切关怀。

首句“举世皆归计”,表达了世人都在规划着回归或定居的想法,而屈翁山却选择了与众不同的道路。接着,“惟君问去津”一句,点出屈翁山在寻求前往东湖的路径时,内心充满了对未知的探索和期待。

“天无三日腊,海有一家春”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东湖的春天与外界的寒冬相对比,强调了东湖作为避风港的温暖与生机。这里的“腊”字,既指农历十二月的寒冷时节,也暗喻着世间的艰难困苦,而“春”则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野水亦照叶,渔夫不应人”描绘了东湖边宁静祥和的景象,野水倒映着树叶,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而渔夫悠闲自得,似乎与世隔绝,远离尘嚣。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反映了屈翁山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东湖鲤鱼好,取奉白头亲”表达了屈翁山在东湖定居后,不仅享受着自然的美好,还能为年迈的父母提供美味的食物,体现了他对家庭责任的担当与孝顺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屈翁山在追求个人理想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平衡,以及他对自然美景与亲情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73)

王鸣雷(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夜投山寺宿

残钟山半寺,僧在隔溪回。

问我何方客,能为清夜来。

坐禅移漏转,示法举灯开。

报道石桥鹿,月深眠讲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元旦访离公不值

无由拜兰若,犹阻说年新。

师去不离寺,客来还傍晨。

鸟翻花树雪,门掩竹斋春。

童子何须问,东林这几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寄怀蒲衣弟

天地岂无意,北风吹小斋。

不因云雁起,那感弟兄怀。

微躯幸无恙,远托渐多佳。

惭愧梅花下,依稀白满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佳]韵

山居

长夏溪行独有谁,溪前明月坐吟诗。

花开世上僧先觉,果熟林中鸟独知。

过水防龙深处起,卧山忆鹿病时饥。

从今应得闲无事,白发一回乌一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