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从弟游江淮兼谒鄱阳刘太守

都门柳色朝朝新,念尔今为江上人。

穆陵关带清风远,彭蠡湖连芳草春。

泊舟借问西林寺,晓听猿声在山翠。

浔阳北望鸿雁回,湓水东流客心醉。

须知圣代举贤良,不使遗才滞一方。

应见鄱阳虎符守,思归共指白云乡。

形式: 古风

翻译

京城的柳树新绿每天更新,想起你现在成了江上的行人。
穆陵关沐浴着清风遥远,彭蠡湖连接着春天的芳草。
停船时向西林寺打听,清晨听到山中猿猴的叫声。
在浔阳向北眺望,大雁南归,湓水东流使我心醉。
要知道在圣明的时代选拔贤良,不会让有才之人困滞一地。
想必你作为鄱阳的守将,心中也渴望回归那白云缭绕的故乡。

注释

都门:京城。
柳色:柳树的新绿。
念尔:想起你。
江上人:江上的行人。
穆陵关:地名。
彭蠡湖:湖泊名。
泊舟:停船。
西林寺:寺庙名。
晓听:清晨听到。
猿声:猿猴的叫声。
浔阳:地名。
鸿雁:大雁。
湓水:河流名。
圣代:圣明的时代。
遗才:被遗漏的才子。
鄱阳:地名。
虎符守:守将职位。
白云乡:象征故乡或仙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的《送从弟游江淮并谒鄱阳刘太守》。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对离别兄弟以及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美好祝愿。

“都门柳色朝朝新,念尔今为江上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即将远行的兄弟的思念之情。柳树在春天萌发新绿,象征着希望与更新,但同时也引起诗人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穆陵关带清风远,彭蠡湖连芳草春。”这里描写了江淮一带的美丽景色,以及春天的生机勃勃。穆陵关和彭蠡湖都是当时著名的风景地,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物寄托着对兄弟游子的祝福。

“泊舟借问西林寺,晓听猿声在山翠。”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停泊船只,向寺庙询问,并在清晨听到山中的猿啼之声。这里体现了诗人的静谧心境和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浔阳北望鸿雁回,湓水东流客心醉。”诗人面向北方眺望着归来的鸿雁,心中充满思念之情。同时,湓水的东流象征着时间的推移和旅人的愁绪。

“须知圣代举贤良,不使遗才滞一方。”这两句表达了对朝廷能够识才举贤、不让人才埋没的期望。

“应见鄱阳虎符守,思归共指白云乡。”诗人希望兄弟能够在鄱阳遇到贵人相助,并共同向往着返回家乡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深沉情怀以及对亲人的不舍和祝福。

收录诗词(125)

李颀(唐)

成就

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经历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

  • 籍贯: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
  • 生卒年:690-751

相关古诗词

送王道士还山

嵩阳道士餐柏实,居处三花对石室。

心穷伏火阳精丹,口诵淮王万毕术。

自言神诀不可求,我师闻之玄圃游。

出入彤庭佩金印,承恩赫赫如王侯。

双峰树下曾受业,应传肘后长生法。

吾闻仙地多后身,安知不是具茨人。

玉膏清泠瀑泉水,白云溪中日方此。

后今不见数十年,鬓发颜容只如是。

先生舍我欲何归,竹杖黄裳登翠微。

当有岩前白蝙蝠,迎君日暮双来飞。

形式: 古风

送司农崔丞

黄鹂鸣官寺,香草色未已。

同时皆省郎,而我独留此。

维监太仓粟,常对府小史。

清阴罗广庭,政事如流水。

奉使往长安,今承朝野欢。

宰臣应记识,明主必迁官。

塞外貔将虎,池中鸳与鸾。

词人洞箫赋,公子鵔鸃冠。

邑里春方晚,昆明花欲阑。

行行取高位,当使路傍看。

形式: 古风

送乔琳

草绿小平津,花开伊水滨。

今君不得意,孤负帝乡春。

口不言金帛,心常任屈伸。

阮公惟饮酒,陶令肯羞贫。

阳羡风流地,沧海游寓人。

菱歌五湖远,桂树八公邻。

青鸟迎孤棹,白云随一身。

潮随秣陵上,月映石头新。

未可逃名利,应须在缙绅。

汀洲芳杜色,劝尔暂垂纶。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送刘十

三十不官亦不娶,时人焉识道高下。

房中唯有老氏经,枥上空馀少游马。

往来嵩华与函秦,放歌一曲前山春。

西林独鹤引闲步,南涧飞泉清角巾。

前年上书不得意,归卧东窗兀然醉。

诸兄相继掌青史,第五之名齐骠骑。

烹葵摘果告我行,落日夏云纵复横。

闻道谢安掩口笑,知君不免为苍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