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马行

城傍牧马驱未过,一马徘徊起还卧。

眼中有泪皮有疮,骨毛焦瘦令人伤。

朝朝放在儿童手,谁觉举头看故乡。

往时汉地相驰逐,如雨如风过平陆。

岂意今朝驱不前,蚊蚋满身泥上腹。

路人识是名马儿,畴昔三军不得骑。

玉勒金鞍既已远,追奔获兽有谁知。

终身枥上食君草,遂与驽骀一时老。

傥借长鸣陇上风,犹期一战安西道。

形式: 古风

翻译

城边放牧的马群还未驱散,一匹马儿来回走动又躺下。
它眼中含泪皮带疮,骨瘦如柴让人感伤。
天天被孩子们把玩在手中,谁还会抬头望向故乡。
过去在汉地,它们曾自由奔跑,像疾风骤雨穿越平原。
没想到如今却无法前行,身上满是蚊虫泥污。
路人认出这是名贵的马驹,昔日战场上无人能骑。
华丽的缰绳和鞍具已远离,追捕敌人的功绩又有谁知道。
一生在槽头吃着你的草,与平凡的劣马一同老去。
如果能借来山岭上的长鸣,我还希望能一战安西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匹曾经威武雄壮、驰骋沙场的战马,现如今却因年迈体衰而变得瘦弱。开篇便以"城傍牧马驱未过,一马徘徊起还卧"勾勒出一幅孤独的老马在荒凉之地徘徊往复的情景,透露出它已不再是往日那匹驰骋于战场上的英姿。

诗人通过"眼中有泪皮有疮,骨毛焦瘦令人伤"这几句,展示了老马的凄惨模样,感人心扉。这种对待物之情,体现出诗人的同情心和对生命尊重的态度。

"朝朝放在儿童手,谁觉举头看故乡"一句,则表达了这匹老马现在只能由孩童牵引,它不再有往日驰骋的能力,只能偶尔抬头望向远方,那份对故土的眷恋之情,不禁令人感慨。

接下来的"往时汉地相驰逐,如雨如风过平陆",回顾了它年轻时与其他马匹并驾齐驱于广阔疆场的情形。然而现实与往昔的对比,更显得现在的境遇是多么令人悲伤。

诗人继续写道:"岂意今朝驱不前,蚊蚋满身泥上腹",进一步强调了老马的凄凉处境,它已无法像过去那样奔跑,只能忍受身上蚊虫叮咬和泥泞的折磨。

"路人识是名马儿,畴昔三军不得骑。玉勒金鞍既已远,追奔获兽有谁知"几句,表达了诗人对这匹老战马过往英勇事迹的怀念,以及它如今被遗忘的现状。

最后,诗人通过"终身枥上食君草,遂与驽骀一时老。傥借长鸣陇上风,犹期一战安西道"表达了这匹老马虽然年迈,但它仍旧渴望着能够再次展现自己的雄姿,为了心中的理想而战斗。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表现出一种历史沧桑、英雄末路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生命尊严和英雄精神的尊重与怀念。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鲜于少府宅看花

谢家能植药,万簇相萦倚。

烂熳绿苔前,婵娟青草里。

垂栏复照户,映竹仍临水。

骤雨发芳香,回风舒锦绮。

孤光杂新故,众色更重累。

散碧出疏茎,分黄成细蕊。

游蜂高更下,惊蝶坐还起。

玉貌对应惭,霞标方不似。

春阴怜弱蔓,夏日同短晷。

回落报荣衰,交关斗红紫。

花时苟未赏,老至谁能止。

上客屡移床,幽僧劳凭几。

初合虽薄劣,却得陪君子。

敢问贤主人,何如种桃李。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赠康洽

黄须康兄酒泉客,平生出入王侯宅。

今朝醉卧又明朝,忽忆故乡头已白。

流年恍惚瞻西日,陈事苍茫指南陌。

声名恒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

迩来七十遂无机,空是咸阳一布衣。

后辈轻肥贱衰朽,五侯门馆许因依。

自言万物有移改,始信桑田变成海。

同时献赋人皆尽,共壁题诗君独在。

步出东城风景和,青山满眼少年多。

汉家尚壮今则老,发短心长知奈何。

华堂举杯白日晚,龙钟相见谁能免。

君今已反我正来,朱颜宜笑能几回。

借问朦胧花树下,谁家畚插筑高台。

形式: 古风

赠道者

窗中忽有鹤飞声,方士因知道欲成。

来取图书安枕里,便驱鸡犬向山行。

花开深洞仙门小,路过悬桥羽节轻。

送客自伤身易老,不知何处待先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赠薛戴

晓雾忽为霜,寒蝉还罢响。

行人在长道,日暮多归想。

射策本何功,名登绛帐中。

遂矜丘室重,不料阮途穷。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

机非鄙夫正,懒是平生性。

欹枕鸿雁高,闭关花药盛。

厨烟当雨绝,阶竹连窗暝。

欲赋苦饥行,无如消渴病。

旧业历胡尘,荒原少四邻。

田园空有处,兄弟未成人。

毛义心长苦,袁安家转贫。

今呈胸臆事,当为泪沾巾。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