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杂咏并序(其七)

云中破秦镜,箫管为吹开。

阴阴入我庭,滟滟漂我杯。

一饮无异照,东西分欢哀。

因忆倚楼者,离肠中夜摧。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的《春夜杂咏并序》中的第七首。诗中描绘了春夜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内心情感的流露。

首句“云中破秦镜”,以“破秦镜”比喻云层间透出的月光,形象地描绘了春夜云雾缭绕、月光若隐若现的景象。接着,“箫管为吹开”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声音赋予生命,仿佛箫声与管乐在引导着云雾散开,展现出一种和谐而美妙的自然景象。

“阴阴入我庭,滟滟漂我杯”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月光洒落庭院的情景,以及月光与酒杯相映成趣的画面,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这里不仅有自然之美的展现,还有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通过月光与酒杯的互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珍惜。

后两句“一饮无异照,东西分欢哀”则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饮酒这一行为,与月光产生了共鸣,仿佛月光照耀下的饮酒体验与日常生活的欢愉与哀愁形成了对比,暗示了人生百态和内心的复杂情感。

最后,“因忆倚楼者,离肠中夜摧”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绪转向远方,想起了那些独自倚靠楼台的人,表达了对离别之苦的深切感受。这里的“离肠”不仅指身体上的分离,更蕴含了心灵上的孤独与痛苦,体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和情感世界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春夜杂咏并序(其八)

秉烛达夜阑,身为远行客。

作书慰故人,短纨不盈尺。

冥心一沉思,丰采殊未隔。

清光一千里,为我寄长忆。

梦短关山长,欲往何由得。

形式: 古风

春夜杂咏并序(其十)

晓起视日景,熊昱炎光韬。

骤欲卸衣絮,窃恐无良宵。

微风消翕习,阴鸟鸣啾嘈。

骤雨忽如注,急霤翻银涛。

入夜势未息,雷殷声低高。

块然拥衾卧,切切閒愁交。

明朝碧湘上,应有流红飘。

形式: 古风

春夜杂咏并序(其十一)

馀湿犹在树,虚寒逼空堂。

衾薄不成寐,揽衣起彷徨。

同此春宵中,今昔殊炎凉。

客居既多感,离忧胡可长。

愿借晨风翼,翻然归故乡。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春夜杂咏并序(其十二)

对酒此何夕,衮衮集良宴。

听歌无一情,感寓每中叹。

幸有湖海英,共此华烛烂。

稍觉孤心倾,已见人影乱。

贱子本恨人,即境悲聚散。

落月归幽斋,欢场一思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