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越亭

楚水萧萧多病身,强凭危槛送残春。

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与秦。

岸下藤萝阴作怪,桥边蛟蜃夜欺人。

琵琶洲远江村阔,回首征途泪满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在楚地的江水中我身体多病,勉强靠着栏杆送走残春的时光。
高高的城墙上自古就有陵墓和山谷,流水又怎会懂得跨越越地和秦国的界限。
岸边的藤萝树影在夜晚显得诡异,桥边的蛟龙蜃气让人感到惊吓。
琵琶洲遥远,江边的村庄开阔,回望来时的路,泪水打湿了衣巾。

注释

楚水:指楚地的江水。
萧萧:形容声音凄凉或风声凄厉。
陵兼谷:陵墓和山谷,代指古代的遗址或遗迹。
蛟蜃:蛟龙和蜃,古代传说中的水陆两栖怪物。
琵琶洲:地名,可能指有琵琶形状的岛屿。
征途:旅途,指诗人离开家乡的行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伤春怀远的情感氛围。"楚水萧萧多病身,强凭危槛送残春"表达了诗人身体多病,但依然坚持站在高处送别即将逝去的春天。这两句透露出一种不甘心中的无奈和对生命力的颂扬。

"高城自有陵兼谷,流水那知越与秦"则是通过地理环境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重。"高城"可能象征着权力或历史的遗迹,而"陵兼谷"暗示了历史的厚重和无情。"流水那知越与秦"则是借用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岸下藤萝阴作怪,桥边蛟蜃夜欺人"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诡异景象,传达了一种超自然的神秘氛围。"岸下藤萝阴作怪"可能暗示了某种隐秘而不可知的力量,而"桥边蛟蜃夜欺人"则是用来形容夜晚环境中的诡异和迷惑。

"琵琶洲远江村阔,回首征途泪满巾"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游子情怀。"琵琶洲"作为古代著名的风景之地,此处可能象征着遥远和孤独,而"江村阔"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觉。"回首征途泪满巾"则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征途的怀念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个人情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广陵开元寺阁上作

满槛山川漾落晖,槛前前事去如飞。

云中鸡犬刘安过,月里笙歌炀帝归。

江蹙海门帆散去,地吞淮口树相依。

红楼翠幕知多少,长向东风有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广陵李仆射借示近诗因投献

朝论国计暮论兵,馀力犹随凤藻生。

语继盘盂抛俗格,气兼河岳带商声。

闲寻绮思千花丽,静想高吟六义清。

天柄已持尧典在,更堪回首问缘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广陵春日忆池阳有寄

烟水濛濛接板桥,数年经历驻征桡。

醉凭危槛波千顷,愁倚长亭柳万条。

别后故人冠獬豸,病来知己赏鹪鹩。

清流夹宅千家住,会向闲乘一信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广陵秋日酬进士臧濆见寄

驿西斜日满窗前,独凭秋栏思渺绵。

数尺断蓬惭故国,一轮清镜泣流年。

已知世事真徒尔,纵有心期亦偶然。

空愧荀家好兄弟,雁来鱼去是因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