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应茶马(其二)

太微一宿烛鱼凫,已奏平反课转输。

绿碾雨前舒凤爪,青镰雪外长龙颅。

班崇东壁图书府,惠畅西夷道德涂。

伫佐修壤歌六月,载铭石鼓会东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太微星宿中的一夜烛光,如同鱼凫鸟般明亮,已经完成了平冤昭雪的工作,开始转移新的任务。
绿色的碾子在雨前研磨,像凤凰展翅,青色的镰刀在雪地之外收割,仿佛巨龙的头颅延伸。
班崇如同东部墙壁上的藏书阁,满载智慧;惠畅则如西部的道德之路,传播仁爱。
期待他在此地辅佐治理,如同六月的丰收,最终会在东都刻石铭记,庆祝这一盛事。

注释

太微:古代星官名,象征天帝居住之处。
鱼凫:古代传说中的水鸟,这里比喻明亮的烛光。
班崇:可能指代有学问或地位的人。
惠畅:可能指代传播仁德的人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融合了天文、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元素。诗人通过对星宿的描写(“太微一宿烛鱼凫”)展现了对宇宙之美的赞叹,同时也反映出古人对于天象变化的关注与敬畏。

接下来的两句(“绿碾雨前舒凤爪,青镰雪外长龙颅”)则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观。诗中的“绿碾”、“青镰”和“龙颅”都是对山脉、云雾或岩石的别致比喻,展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表现。

中间两句(“班崇东壁图书府,惠畅西夷道德涂”)则是对文化教育和道德修养的赞美。这里的“图书府”指的是藏书之所,而“道德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推广道德教化的重视。

最后两句(“伫佐修壤歌六月,载铭石鼓会东都”)描述了一幅集市或节庆场景。诗中的“伫佐”、“修壤”和“载铭石鼓”都在传达一个欢乐的集体活动画面,展示了古代人民生活中的一种快乐与祥和。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文化教育和社会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繁荣安宁的社会图景。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寿应茶马(其三)

汉昴殷箕谩拟伦,天将平治启儒真。

钟英宝婺金华地,敛福铜梁玉垒民。

冰壑雪山无点暑,桃溪棠荫有馀春。

绵绵寿脉无穷处,一派根源在至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寿陈制垣(其三)

东皇妆就牡丹天,来献蓬莱不老仙。

耆旧喜增羊祜传,蛮夷欣问晋公年。

休怀苕水清风适,且醉檀溪绿草边。

愿向衣冠图上看,银屏千岁映貂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寿陈制垣(其一)

十载青油驻汉关,勋名高压岘南山。

雨滋万顷春犁乐,月淡三边夜柝闲。

为小朝廷留宿望,升真学士重崇班。

九重银信知非远,白玉阶前一武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寿陈制垣(其二)

向来荆楚说边州,人士今誇乐国游。

千里潢池自交扰,一江汉水独安流。

兵无敢惰身为率,民有犹饥惠亟赒。

阴德活人无量大,不须香火祝王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