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斋咏风

懊恼南窗一道风,只应天配与贫穷。

不归罗绮飘飖处,故入松篁冷淡中。

久座披襟尘榻稳,半醒吹面月帷空。

城边菡萏今多少,偷得清香是尔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南窗之下,感受着秋风的凉意,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懊恼南窗一道风,只应天配与贫穷"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现实生活中那种奢侈浮华不以为然,而欣赏简朴清贫的生活态度。

接着"不归罗绮飘飖处,故入松篁冷淡中"则表明诗人不愿意回到那个繁华喧闹、物欲横流的地方,而是选择了宁静与大自然为伴,这里的“松篁”指的是松树下形成的密林,给人以清冷脱俗之感。

"久座披襟尘榻稳,半醒吹面月帷空"写出了诗人在长时间的坐禅中,内心的平和与外界的宁静交织在一起,即便是半梦半醒之间,也能感受到那清风拂面的凉意,以及窗外明亮的月光。

最后两句"城边菡萏今多少,偷得清香是尔功"则是诗人对于身边的菊花充满了欣赏之情,那些生长在城边的野菊,不为世俗所染,保持着它们自己的清香,这正是诗人内心所向往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风、自然和个人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物质欲望,追求精神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38)

李觏(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 字:泰伯
  • 号:盱江先生
  •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 生卒年:1009—1059

相关古诗词

客有话故丁秘监京师旧宅因而伤之

等閒荣谢已愁闻,况话三公极宠身。

青史尚为今世事,朱门不是旧时人。

文章散入诸蕃口,花药留添上国春。

生死交情浑易见,有谁过此为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庭树

不是栽培力,谁容此处生。

细声饶客睡,斜影与邻清。

地窄根犹迸,秋迟叶未惊。

虞人虽欲伐,却怕损檐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残叶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

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

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

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秋阴

一夜风声晓更狂,起来庭户顿凄凉。

不知红日在何处,时见黑云微有光。

天落水中兼雁影,露啼林罅带枫香。

愁人莫苦登高阁,说著江山已断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