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顿起二首(其二)

十二东秦比汉京,去年古寺共题名。

早衰怪我遽如许,苦学怜君太瘦生。

茅屋拟归田二顷,金丹终扫雪千茎。

何人更似苏司业,和遍新诗满洛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现实生活的感慨,充满了对知识和学问的向往,以及对个人境遇的无奈。首句“十二东秦比汉京”通过地理位置的比较,开启了一种历史的回望,诗人将自己的处境与古代相比较,显得更加渺小。

接着,“去年古寺共题名”则是对友情和共同记忆的一种缅怀。朋友们在古老的庙宇中留下名字,这不仅是一种纪念,更象征着知识分子之间的情谊与精神上的连结。

“早衰怪我遽如许”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年轻时便出现早衰现象的惊讶和无奈,通过“苦学怜君太瘦生”一句,可以看出诗人对于知识的追求和学习生活的不易,以及对友人的同情。

“茅屋拟归田二顷”则是对未来简单生活的一种向往。诗人希望能够拥有自己的小块土地,过上平静的农耕生活。然而,“金丹终扫雪千茎”表明了这种追求知识和精神世界的执着,即便是在物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也要坚持不懈地追求。

最后两句“何人更似苏司业,和遍新诗满洛城”则是对古代文学大家苏洵(苏轼之父)的赞颂,同时也是诗人对于自己能与这位前辈相提并论的一种自豪。通过“和遍新诗满洛城”,可以感受到诗人在文艺创作上的活跃和贡献。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一次心灵的回放,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有对现实无奈的表达,更有对知识追求和文学创作的执着。通过这些情感的流露,诗人展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九日黄楼作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事锹锸。

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

朝来白露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

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

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

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

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境何殊泛清霅。

形式: 古风

太虚以黄楼赋见寄,作诗为谢

我在黄楼上,欲作黄楼诗。

忽得故人书,中有黄楼词。

黄楼高十丈,下建五丈旗。

楚山以为城,泗水以为池。

我诗无杰句,万景骄莫随。

夫子独何妙,雨雹散雷椎。

雄辞杂今古,中有屈、宋姿。

南山多磬石,清滑如流脂。

朱蜡为摹刻,细妙分毫釐。

佳处未易识,当有来者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九日次韵王巩

我醉欲眠君罢休,已教从事到青州。

鬓霜饶我三千丈,诗律输君一百筹。

闻道郎君闭东阁,且容老子上南楼。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送顿起

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

临行挽衫袖,更尝折残菊。

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留君终无穷,归驾不免促。

岱宗已在眼,一往继前躅。

佳人亦何念,凄断阳关曲。

天门四十里,夜看扶桑浴。

回头望彭城,大海浮一粟。

故人在其下,尘土相豗蹴。

惟有黄楼诗,千古配淇澳。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