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南次韵陈玉峰

市桥水断绿交加,簇骑隃寻处士家。

坐听虫声行木叶,卧看云影落檐花。

清晨采露筠笼重,薄暮沽春乌帽斜。

一径寒英端手种,好烹晴绿代煎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城南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联“市桥水断绿交加,簇骑隃寻处士家”,以市桥和绿水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市桥上绿意盎然,水流潺潺,簇拥的骑兵在寻找隐居的高士之家,透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气息。

颔联“坐听虫声行木叶,卧看云影落檐花”,进一步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坐在树下聆听虫鸣,行走间木叶沙沙作响;躺在床上,云影轻轻落在屋檐上的花朵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颈联“清晨采露筠笼重,薄暮沽春乌帽斜”,描绘了诗人清晨采摘露水装满竹笼的情景,以及傍晚时分购买春酒,帽子斜斜地挂在肩上的悠闲生活状态。这一联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

尾联“一径寒英端手种,好烹晴绿代煎茶”,点明了诗人亲手种植的寒英(可能指的是梅花或其他耐寒植物),并表达了他喜欢用晴天的绿茶代替煎茶来品饮,体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收录诗词(330)

袁桷(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字:伯长
  • 号:清容居士
  • 籍贯:庆元路鄞县
  • 生卒年:1266—1327

相关古诗词

次韵正旦会朝

阊阖春回旭日鲜,花光摇曳佩仙仙。

金莲漏下催初刻,玉笋班齐祝万年。

香拥衮龙开黼座,风回笙鹤舞钧天。

朝元法曲谁传得,归醉蓬莱话日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一)

人说江湖少旧僧,悬崖高挂一枝藤。

采苓欲取千年魄,击石曾烹六月冰。

天上星辰端历历,胸中楼阁自层层。

相逢止说前朝事,知是松源第四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蒸]韵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二)

青鞋高挂天平壁,指点云门三两峰。

禅榻已容黄叶覆,诗瓢从把碧苔封。

晓风残月千村橹,细雨疏烟隔水舂。

我向京城疑老尽,吴山清浅越山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三)

独木山寮不出门,一瓶一钵送朝昏。

岩迷鸟迹千崖泣,松吼龙吟万壑奔。

掩息端如鸡抱子,爱閒屡见竹生孙。

海门月落寒潮急,准拟乘槎与共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