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子夏偶成

心已灰如鬓已皤,迫人桑荫疾于梭。

更尝万事不为少,恍悟一身犹是多。

田里乞身斯可矣,功名到手竟如何。

公馀幸喜边烽静,且对樽前浩浩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内心疲惫如同白发苍苍,世事紧迫如织机的梭子般快速。
经历过无数事,却仍觉不足,忽然明白自身其实还有很多。
在田间寻求解脱,这或许可以,但功成名就后又会怎样呢?
公务之余,幸好边境烽火暂息,暂且对着酒杯,放声高歌。

注释

心:内心。
灰:疲惫。
鬓:鬓角。
皤:白发。
迫人:紧迫。
桑荫:桑树下的阴凉。
疾于梭:比梭子还快。
万事:无数事情。
恍悟:忽然明白。
一身:自身。
田里:田间。
乞身:寻求解脱。
斯可矣:这或许可以。
功名:功名利禄。
到手:获得。
公馀:公务之余。
幸喜:幸好。
边烽:边境烽火。
静:平静。
樽前:酒杯前。
浩浩歌:放声高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饱经世事、心灰意冷的士人对功名利禄的反思与放弃。"心已灰如鬓已皤"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沧桑与外貌的衰老,"迫人桑荫疾于梭"则是比喻世事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更尝万事不为少"一句显示诗人对过去经历的反省,即便经历了无数的事情,也未曾真正获得什么。而"恍悟一身犹是多"则透露出一种超脱的心态,对于个人的身体和生命,虽已疲惫,但也感到还有剩余。

随后的"田里乞身斯可矣,功名到手竟如何"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与放弃之情。"公馀幸喜边烽静"则是国家太平无战事,国泰民安,这也是诗人所喜闻的。而最后"且对樽前浩浩歌"则展现了诗人在和谐安宁的环境中,享受着酒宴乐趣,对生活保持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世事变迁以及功名利禄的反思,展示了诗人从追求到放弃,再到超脱和享受生活的精神过程。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壬辰过鄂渚简张子直总干(其二)

三载三来汉水湄,做成底事又空归。

尘埃暂解微官缚,雨雪犹存战士衣。

黄鹤喜寻诗侣约,白鸥还悟海翁机。

掀髯一接春风笑,便觅渔蓑老钓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忆幼子

膝下相随五阅秋,意其可以付箕裘。

祗缘老子身无福,致使佳儿命不修。

宿业结来知有自,暑行坏会复奚尤。

灵台一点知何处,痛入肝肠死则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月峡城楼偶作

云羃前溪洞,烟荒隔岸城。

秋旗杂山色,晓角带江声。

驻骑须边静,维舟待峡平。

掀髯聊徙倚,一雁楚天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月峡重九感怀

落帽寻盟鬓久皤,今朝于此上嵯峨。

云收谷净山新霁,风定沙平水不波。

对菊使人怀古尔,思莼如我感时何。

明年把酒知何处,归到东篱更莫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