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三日山堂桂花经雨而落慨然有作

桂树花开涧水南,花时无柰雨涔涔。

回风?漫天垂粟,初日苍凉地布金。

汉武馆中犹剩馥,月娥宫里更清阴。

谁知楚客淹留意,宁与山猿自在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桂花盛开在涧水之南,花期却苦于连绵的雨水。
风吹落的花如粟米般洒满天空,初升的太阳给大地铺上一层冷寂的金色。
汉武帝的馆阁中还残留着花香,月宫里的嫦娥更是增添了几分清冷的气息。
又有谁能理解我这楚地客子的深深留恋,我宁愿与山中的猿猴自由自在地吟唱。

注释

桂树:桂花树。
涧水:山谷中的溪流。
南:南方。
花时:开花的季节。
无柰:无奈。
雨涔涔:雨下个不停。
回风:旋风。
?漫:飘散。
天垂粟:天空洒落如粟粒的花。
初日:朝阳。
苍凉:冷寂。
地布金:给大地铺上金色。
汉武馆:汉武帝的宫殿或馆阁。
犹剩馥:仍有余香。
月娥宫:月宫,指嫦娥居住的地方。
清阴:清冷的气氛。
楚客:楚地的游子或客人。
淹留意:深深留恋。
宁:宁愿。
山猿:山中的猿猴。
自在吟:自由自在地吟唱。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谢肃的《九月三日山堂桂花经雨而落慨然有作》描绘了秋雨中桂花飘落的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首句“桂树花开涧水南”,点出季节和地点,桂花盛开在涧水之南,原本应是香气四溢的美好画面。然而,“花时无柰雨涔涔”一句,却透露出诗人对雨打桂花的惋惜之情。

“回风?漫天垂粟,初日苍凉地布金”进一步描绘了风雨交加的场景,风带着雨滴如粟粒般洒落,初升的阳光穿透云层,给大地带来一丝凄凉的金色。诗人借景抒怀,暗示了自己在困境中的心境。

接下来两句“汉武馆中犹剩馥,月娥宫里更清阴”,将桂花的香气与历史典故相连,想象汉武帝的馆舍仍有余香,而月宫里的桂花更是清冷幽静,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意蕴。

最后两句“谁知楚客淹留意,宁与山猿自在吟”,诗人自比为“楚客”,流露出滞留他乡的孤独感,宁愿与山中的猿猴一同自在吟唱,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桂花雨为引子,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春雨叹

山城春强半,雨脚乱如麻。

润麦还伤麦,催花又落花。

闲来忧岁事,老去惜年华。

卧听空檐滴,应无梦到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丙寅五月宜兴州赏诚以此为题为赋十一首(其十一)

刺叶为筒制颇奇,郑公故事老坡诗。

擎来入手成攲器,注在当心即漏卮。

玉露有香黏翡翠,碧云无影浸琉璃。

假饶吸尽西江水,钵内生莲是几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丙寅五月宜兴州赏诚以此为题为赋十一首(其十)

樽罍自古宴嘉宾,末世风流意转新。

筒叶捲来由郑氏,杯荷制出始唐人。

一时花草空传玩,他日宾僚但饮醇。

外直中通比君子,输他光霁满怀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叶盛酒以簪刺叶令与柄通屈茎轮囷如象鼻焉传吸之名碧筒杯故坡诗云碧碗犹作象鼻弯白酒时带莲心苦丙寅五月宜兴州赏诚以此为题为赋十一首(其九)

越溪女子翠红裳,来与群仙侑一觞。

叶展圆盘如许大,丝连曲柄更能长。

清高胜饮金茎露,甘滑疑餐玉薤霜。

醉手传杯犹未稳,碧痕微损迸琼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