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除夕次韵仁近二首(其一)

岁穷犹此客,不早见几微。

岂易赊邻酝,何惭典故衣。

馀寒当有几,小忍未为非。

野烧回青润,春山饱蕨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到了年终还是这样的旅人,未能早点察觉细微的变化。
哪里能轻易借得邻居的酒,穿着旧衣也不觉得羞愧。
残冬还会有多少寒冷,稍微忍耐一下也不是坏事。
野外的野火过后,草木恢复了生机,春天的山岭上长满了蕨类和薇菜。

注释

岁穷:年终。
犹:仍然。
客:旅人。
不早:未能早点。
见:察觉。
几微:细微的变化。
岂:哪里。
赊:借。
邻酝:邻居的酒。
典故衣:旧衣。
馀寒:残冬的寒冷。
当有几:还会有多少。
小忍:稍微忍耐。
未为非:也不是坏事。
野烧:野外的野火。
回青润:恢复生机。
春山:春天的山岭。
饱蕨薇:长满蕨类和薇菜。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丙戌除夕次韵仁近二首(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写于年终除夕之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未来相见之情的诗句。

"岁穷犹此客" 一句,以“岁穷”指年末,"犹此客"则是说诗人仍然保持着客旅之身,未能归家。下一句 "不早见几微" 表示对友人的渴望,希望能够早日相见,即使只是一眼的工夫。

接下来的两句 "岂易赊邻酝,何惭典故衣" 中,“岂易”表达一种疑问或者反问的情绪,"赊邻酝"则是说不容易有机会与邻里一起饮酒,"何惭典故衣" 是因为穿着旧衣服而感到羞愧。

接着的 "馀寒当有几,小忍未为非" 一句中,“馀寒”指残余的寒冷,即将过去的冬天,"小忍"则是说暂时忍耐一下,这种忍耐并不是错误的行为。

最后两句 "野烧回青润,春山饱蕨薇" 描述了自然景象,“野烧”可能指的是农家燃烧杂草的场景,而“回青润”则是自然界在春天逐渐变得湿润和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山饱蕨薇" 是说春天的山峦被鲜花和绿草所充满。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面对孤独和艰难时刻保持坚守自己的情操。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春天到来的期待。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东山庙

灵迹从来擅胜游,兹山亦复甲吾州。

杉腰一殿悬金屋,云脚千家耸画楼。

钟鼓邻僧新院宇,桑麻平世旧田畴。

乾坤大数谁能问,生者聊存死即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东晋

刘琨劝进岂无闻,王猛临终亦有云。

秽史汝能诬正统,老伧谁实莅馀分。

山阴禊事流觞帖,彭泽归来植杖文。

二物万年终不泯,可能草木张吾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乍归呈许君公度

东南天地早闻名,三载吾邦沸颂声。

山好更饶诗句好,江清未抵使君清。

涓涓流水秧田足,细细吹风麦陇晴。

客子归来问耕穫,故园似可养残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代次韵闻砧

谁家秋夜捣衣声,遥忆良人在戍营。

野宿貔貅天一角,树移乌鹊月三更。

怨怀想像闺中切,逸韵悠扬枕上清。

砧杵催成岁迟暮,抚时亦觉壮心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