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犹嫌金玉少,更为子孙求。
白日晓还黑,绿杨春复秋。
无过富与贵,不奈水东流。
这首诗《拟寒山寺(其一四○)》由宋代诗人释怀深所作,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永恒的忧虑之间的矛盾。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开篇即点明了人生的短暂与内心的忧虑之间的对比。人的一生不过百年,却常常忧虑着千年之后的事情,这种矛盾的心理反映了人类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永恒的渴望。
“犹嫌金玉少,更为子孙求。”在物质追求上,人们总是觉得不够,尤其是对于财富和地位的渴望,甚至为了后代的利益而继续努力。这句诗揭示了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对物质财富的贪婪和对未来世代的责任感。
“白日晓还黑,绿杨春复秋。”自然界的变化轮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白日与黑夜的交替,春天绿杨的生机与秋天落叶的萧瑟,都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
“无过富与贵,不奈水东流。”最后两句诗总结了前文的思考,表达了对富贵的追求虽好,但终将随时间流逝而消逝的无奈。这里的“水东流”比喻时间的流逝,强调了生命和时间的不可逆转性,以及物质追求的最终虚无。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人生、时间、物质追求与内心忧虑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入寺设僧斋,先且问客食。
一味不可口,满座皆啾唧。
回顾憍陈如,钵盂未尝湿。
恁么说斋僧,有名而无实。
辛苦置田园,岁收五千斛。
死了付儿孙,儿孙享其福。
忌辰饭十僧,纸钱烧一束。
人生为子孙,所得何纤粟。
一年五千斛,十年计五万。
不知十年间,所作何事办。
暴殄天物多,也好自思算。
福若不消磨,除君是铁汉。
人人要便宜,个个觅小利。
所争能几何,失却大人体。
饶人福自来,瞒人祸自至。
此理甚分明,尚犹不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