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其一)

风转鸣空穴,泉幽泻石门。

虚心闻地籁,妄意觅桃源。

过客诗难好,居僧语不繁。

归瓶得冰雪,清冷慰文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风吹过空洞发出声响,泉水悄悄流过石门。
静心倾听大地的声音,妄想寻找那世外桃源。
过路人的诗难以尽善,住寺僧人的话语简洁。
归来时瓶中装满冰雪,清冷的水如同安慰文人的心田。

注释

风:风声。
转:吹过。
鸣:发出声音。
空穴:空洞。
泉:泉水。
幽:悄悄。
泻:流过。
石门:石质山门。
虚心:静心。
地籁:大地的声音。
妄意:妄想。
桃源:世外桃源。
过客:过路人。
诗:诗歌。
难好:难以尽善。
居僧:住寺僧人。
语:话语。
不繁:简洁。
归瓶:归来时的瓶子。
冰雪:冰雪。
清冷:清凉冷冽。
慰:安慰。
文园:文人的心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幽深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对山风、泉水等自然声响的倾听和想象,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首句“风转鸣空穴”,形象地描绘了山谷间风声的回旋与穿透,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紧接着,“泉幽泻石门”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深邃静谧的氛围。

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样深邃,他“虚心闻地籁”,表明他对外界声音保持着敏锐而纯净的心态。然而,当他追寻桃源之梦时,却带上了“妄意”的色彩,显得有些迷茫与不切实际。这也许反映了诗人内心对于理想世界的向往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中间两句“过客诗难好,居僧语不繁”则是对诗歌创作和语言表达的一种自我审视。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行走于世的游子,也很难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来表达美好的诗意;而对于寺院中的僧侣来说,他们的话语往往质朴无华,但却不失为一种深刻。

最后两句“归瓶得冰雪,清冷慰文园”,则是对自然之物——冰雪的收集与欣赏。诗人用这些纯净的元素来安抚自己的心灵,也许是在寻求一种超然于世俗纷争的心灵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内在世界的探索与追求,以及他对于语言表达的一种自我反思。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风水洞二首和李节推(其二)

山前乳水隔尘凡,山上仙风舞桧杉。

细细龙鳞生乱石,团团羊角转空岩。

冯夷窟宅非梁栋,御寇车舆谢辔衔。

世事渐艰吾欲去,永随二子脱讥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咸]韵

独游富阳普照寺

富春真古邑,此寺亦唐馀。

鹤老依乔木,龙归护赐书。

连筒春水远,出谷晚钟疏。

欲继江潮韵,何人为起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自普照游二庵

长松吟风晚雨细,东庵半掩西庵闭。

山行尽日不逢人,裛裛野梅香入袂。

居僧笑我恋清景,自厌山深出无计。

我虽爱山亦自笑,独往神伤后难继。

不如西湖饮美酒,红杏碧桃香覆髻。

作诗寄谢采薇翁,本不避人那避世。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盆既破碎,丹亦为人争夺持去,今独盘鼎在耳,二首(其一)

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

可怜九转功成后,却把飞升乞内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