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游富阳普照寺

富春真古邑,此寺亦唐馀。

鹤老依乔木,龙归护赐书。

连筒春水远,出谷晚钟疏。

欲继江潮韵,何人为起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富春真是历史悠久的古城,这座寺庙也是唐朝留下的遗迹。
白鹤老去,栖息在高大的树木上,龙脉归隐,守护着皇家赐予的经书。
连通的竹筒中泉水潺潺,流到远方,山谷中的晚钟声稀疏悠扬。
想要延续江潮般的诗韵,谁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呢?

注释

富春:富春江畔的城市。
古邑:历史悠久的城镇。
此寺:这座寺庙。
唐馀:唐朝遗留的。
鹤老:年迈的白鹤。
乔木:高大的树木。
龙归:龙脉的象征,可能指地势或风水。
赐书:皇家赐予的书籍或经书。
连筒:连通的竹筒。
春水:春天的流水。
谷:山谷。
晚钟:傍晚的钟声。
欲继:想要继续。
江潮韵:江潮般的诗韵。
何人:谁。
起予:启发、激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寺图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独自游历时的心境与感受。

"富春真古邑, 此寺亦唐馀" 两句,设定了背景,富春即今浙江杭州市西部富阳区,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此寺" 指的是普照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亦唐馀" 表示这座寺庙与唐代有一定的渊源,可能是建于唐朝或者保留着唐代的遗风。

接下来的 "鹤老依乔木,龙归护赐书" 两句,则描绘了寺院内部的景象。"鹤老依乔木" 可以理解为鹤在古老的树木间安居,形象地表达了这座寺庙的悠久与宁静。而 "龙归护赐书" 则是在说寺庙里有着龙的守护和珍贵的佛经,这里的 "龙" 可能是对寺中某种装饰或雕刻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座古寺所蕴含文化与精神财富的敬仰。

"连筒春水远,出谷晚钟疏" 两句,则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连筒春水远" 描述的是春天清澈的溪流在山间回转流淌,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而 "出谷晚钟疏" 则是在说傍晚时分,从深谷中传来佛寺的钟声,这些声音在山谷间回荡,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最后的 "欲继江潮韵,何人为起予" 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内心独白。"欲继江潮韵" 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种美好的自然声音与自己所处的情境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江河之韵的诗篇。而 "何人为起予" 则是在问,究竟是谁能够理解并激励我这样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富春古邑和普照寺的描写,以及对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氛围的捕捉,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传承与个人精神追求之间细腻的情感联系。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自普照游二庵

长松吟风晚雨细,东庵半掩西庵闭。

山行尽日不逢人,裛裛野梅香入袂。

居僧笑我恋清景,自厌山深出无计。

我虽爱山亦自笑,独往神伤后难继。

不如西湖饮美酒,红杏碧桃香覆髻。

作诗寄谢采薇翁,本不避人那避世。

形式: 古风 押[霁]韵

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盆既破碎,丹亦为人争夺持去,今独盘鼎在耳,二首(其一)

人去山空鹤不归,丹亡鼎在世徒悲。

可怜九转功成后,却把飞升乞内芝。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盆既破碎,丹亦为人争夺持去,今独盘鼎在耳,二首(其二)

琉璃击碎走金丹,无复神光发旧坛。

时有世人来舐鼎,欲随鸡犬事刘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

新城道中二首(其一)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