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重阳恁好,正秋清天色,水容如泻。

野阔风高香雾满,采菊无人同把。

堪笑渊明,蓬头曳杖,吟赏东篱下。

孤风远韵,至今犹作佳话。

争似太守才贤,慈祥恺悌,赋政多闲暇。

千里江山供胜践,尊俎延登儒雅。

只恐相将,吹花春宴,不许斯民借。

花嘲便坐,尚怀方外司马。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重阳节天气真好,正值秋季清爽天空,水面如镜倒映着
野外开阔,风高气爽,菊花香气弥漫,却无人共享采摘的乐趣。
令人发笑的是陶渊明,他头发蓬乱,手持拐杖,在东篱下吟诗赏菊。
他的孤独风度和深远的韵致,直到今天仍被传为佳话。
哪比得上太守的才情贤德,待人慈善且公正,政务之余有很多闲暇时光。
他拥有千里江山美景,常邀请文人雅士共饮,
只是担心在花开的春天宴会中,不允许百姓一同参与。
即使花儿嘲笑他的行为,他仍然怀念着方外的司马之志。

注释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习俗。
秋清:秋季清爽的天气。
水容如泻:水面平静如镜,形容清澈。
野阔风高:野外开阔,风力较大。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东篱:陶渊明《饮酒》中的典故,指自家的篱笆边。
慈祥恺悌:形容人的仁慈和宽厚。
儒雅:文雅有学问的人。
斯民:百姓,民众。
方外司马:可能指陶渊明,因其隐居田园,被称为方外之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田园风光图。"重阳恁好,正秋清天色,水容如泻"写出了重阳佳节时节气的明朗与河水的清澈。"野阔风高香雾满"则是作者对远处田野中飘浮着的花香和迷雾进行描绘,而"采菊无人同把"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秋天采摘菊花时的情景。

接下来的"堪笑渊明,蓬头曳杖,吟赏东篱下",作者以陶渊明为榜样,自得其乐地在庭院中吟诵诗句。"孤风远韵,至今犹作佳话"表达了这种生活方式即便是孤独,也能成为后人赞美的话题。

而"争似太守才贤,慈祥恺悌,赋政多闲暇"一句,则是对理想中的地方官员——太守的描绘,其有才能、善良且宽厚,能在治理政事时保持从容不迫。

紧接着的"千里江山供胜践,尊俎延登儒雅"表达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美景和古典文学的向往与敬仰。最后一句"只恐相将,吹花春宴,不许斯民借"则是对那些不愿分享美好时光给民众,只想独自享受的统治者的批评。

而尾联"花嘲便坐,尚怀方外司马",诗人选择在花前坐下,心中还怀念着远方的司马相如,那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情操让人感慨。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对理想官员的赞美,以及对不公行为的批评,展现了诗人对于一种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

收录诗词(50)

沈端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

洛妃汉女,护春寒、不惜鲛绡重叠。

拾翠江边烟澹澹,交影参差胧月。

秦虢相将,英娥接武,同宴瑶池雪。

层冰连璧,个中谁敢优劣。

著意晕粉饶酥,韵多香剩,都与群花别。

娟秀敷腴索笑处,玉脸微生娇靥。

羞损南枝,映翻绿萼,不数黄千叶。

形容不尽,细看一倍清绝。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三)

湖山照影,正日长娇困,不烦匀扫。

絮满长洲春澹沲,开遍吴宫花草。

嫩绿葱葱,轻红簌簌,渐觉枝头少。

馀芳难并,破愁惟有馨醥。

应是留得东君,海棠方待折,玉环娇小。

雾薄阴轻初睡足,宝幄画屏香袅。

醉态天真,半羞微敛,未肯都开了。

嫣然一笑,此时风度尤好。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

灯宵渐近,更兵尘初息,韶华偏早。

太守风流张宴乐,不管江城寒峭。

发底蜂儿,钗头梅蕊,一一夸新巧。

笙歌鼎沸,万人争看标表。

应记革履雍容,天香满袖,侍宴游三岛。

圣主中兴思用旧,尊礼先朝元老。

烛赐金莲,柑传罗帕,行即趋严道。

深杯休诉,任教银漏催晓。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四)

寻幽览胜,凭危栏、极目风烟平楚。

自笑飘零惊岁晚,欲挂衣冠神武。

芳甸时巡,醉乡日化,庭实名花旅。

阆风蓬顶,自来不见烽戍。

宴罢玉宇琼楼,醉中都忘却,瑶池归路。

俯瞰尘寰千万落,渺渺峰端栖雾。

群玉图书,广寒宫殿,一一经行处。

相羊物外,旷怀高视千古。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