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悟空道人墨迹

葱岭书如积,银钩墨尚新。

前身虞学士,今代卫夫人。

曲水脩兰禊,明珠采洛神。

更令添此帖,急就不须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葱岭上的书卷堆积如山,银色的笔钩和墨迹依然鲜明。
从前的我像虞学士那样勤奋好学,如今又如同卫夫人的书法般精致。
在弯曲的溪流边举行兰花修禊的雅集,如同采摘洛神河底的明珠。
再让我增添这一份书帖,完成它后无需再视为珍宝。

注释

葱岭:古代对帕米尔高原的称呼,这里指远方的书籍积累之地。
银钩:古人用来比喻笔尖,这里指精致的毛笔。
虞学士:古代官职,这里借指勤奋好学的人。
卫夫人:东晋书法家,以其书法闻名,这里喻指书法技艺高超。
脩兰禊:古代的一种风俗,人们在春天到水边举行祭礼,以祈求健康和智慧。
明珠采洛神:洛神指洛水女神,这里比喻珍贵的事物或灵感。
帖:古时指书信、字帖或书法作品。
急就:匆忙完成,这里指快速书写。
不须珍:不再视为珍贵,可能指完成后的作品已经超越了初始的价值。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跋悟空道人墨迹》。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赞美悟空道人的书法艺术与才华。

“葱岭书如积,银钩墨尚新。” 这两句描绘了悟空道人笔下的书法作品犹如葱岭一般高耸雄伟,每一笔都像是银制的钩画,墨色依旧鲜明,如同新近落笔。

“前身虞学士,今代卫夫人。” 这两句提及了悟空道人在前世可能是虞国的学士,而今生则有如卫夫人那般的才华和地位。虞学士与卫夫人都是古代贤者和才女的典范,表明作者对悟空道人的敬仰之情。

“曲水脩兰禊,明珠采洛神。” 这两句则是形容悟空道人书法中的笔力与韵味,如同清澈的曲水中洗涤兰花一般纯洁,又如同在洛神旁边采集明珠一样珍贵。

“更令添此帖,急就不须珍。” 最后两句是作者对悟空道人提出的要求,希望他能再次挥毫,在这份书帖上增添墨香,即使急促间也无需过于珍视,因为作品本身的价值已然可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杨万里的笔触,展现了对悟空道人高超书法艺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出宋代文人对于书法的崇尚和追求。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跋萧彦毓梅坡诗集

西昌有客学南昌,衣钵真传快阁旁。

坡底诗人梅底醉,花为句子蕊为章。

想渠蹋月枝枝瘦,赠我盈编字字香。

若画江西后宗派,不愁禽贼不禽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道旁槿篱

夹路疏篱锦作堆,朝开暮落复朝开。

抽心粔籹轻拖糁,近蒂燕支酽抹腮。

占破半年犹道少,何曾一日不芳来。

花中却是渠长命,换旧添新底用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道逢王元龟阁学

秋日才升却雾中,先生更去恐群空。

古谁云远今犹古,公亦安知世重公。

轩冕何缘关此老,江山所过总清风。

我行安用相逢得,不得趋隅又北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雁来红

开了元无雁,看来不是花。

若为黄更紫,乃借叶为葩。

藜苋真何择,鸡冠却较差。

未应犀菊辈,赤脚也容它。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