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来红

开了元无雁,看来不是花。

若为黄更紫,乃借叶为葩。

藜苋真何择,鸡冠却较差。

未应犀菊辈,赤脚也容它。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原本没有雁,看来并非花朵。
如果变为黄色或紫色,那是借叶子来装扮自己。
藜菜和苋菜无需选择,相比之下鸡冠花稍逊一筹。
不应把犀菊之流排斥在外,即使是光着脚的也应接纳。

注释

元:原本。
雁:大雁。
花:花朵。
若为:如果变成。
黄更紫:黄色或紫色。
借:借助。
叶:叶子。
葩:花朵。
藜苋:藜菜和苋菜。
何择:无需选择。
鸡冠:鸡冠花。
差:稍逊。
犀菊辈:犀菊之类。
赤脚:光着脚。
容:接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雁来红》。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通过对比和排比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花木竞妍的画面。

"开了元无雁,看来不是花"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时景物变化的观察,其中“元”指的是花朵初放之际,“无雁”则形象地比喻那些尚未开放的花苞,通过这种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春意渐浓。

"若为黄更紫,乃借叶为葩" 这两句进一步描写了花朵的颜色与状态,其中“若为黄更紫”表明花开时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乃借叶为葩”则是说那些尚未开放或者已经凋零的花朵,依然借助着绿色的叶子来衬托它们。

"藜苋真何择,鸡冠却较差" 这两句比较了不同植物的美丽与不及,其中“藜苋”是一种野草,诗人将其与“鸡冠花”相比,显示出即使是常见的野草,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美。

最后两句 "未应犀菊辈,赤脚也容它" 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万物平等对待的态度。无论是那些尚未开放的犀菊花还是赤脚走路的小草,都被纳入到他的赞美之中。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景象的热爱与欣赏,以及他对自然界中每一个生命都给予同等尊重的态度。

收录诗词(4294)

杨万里(宋)

成就

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经历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 字:廷秀
  • 号:诚斋
  •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 生卒年: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相关古诗词

感兴

行役忘衰暮,逢春感物华。

一来梅岭外,三见木绵花。

山鹿宁游市,江鸥本卧沙。

红尘无了日,白发未还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感兴

去国还家一岁阴,凤山锦水更登临。

别来蛮触几百战,险尽山川多少心。

何似闲人无藉在,不妨冷眼看升沉。

荷花正闹莲蓬嫩,月下松醪且满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感秋二首(其二)

南国初凉日,东吴欲尽头。

露荷幽馥晓,云日澹光秋。

也爱西风爽,其如半老休。

蝉声与蛩响,计会两催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感秋二首(其一)

今岁五十二,岂为年少人。

荷凉欣暑退,蝉苦怨秋新。

澹虑翻成感,彫诗不著尘。

小儿知得句,频掉小乌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