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其一)记恨,次亚卢韵

小倚银屏侧。偷眼觑、斜阳楼阁,红丝绣出。

诉尽痴情诗一纸,燕子偏能衔得。

生只愿、成灰成骨。

似水年华飘泊也,替麝香、青写愁痕迹。

叹此事,真凄绝。歌残玉树伤时节。

没奈何、酒浇红豆,临波争掷。

文采南朝今渺矣,一一胸前扪历。

忽听得、紫箫声咽。

侬是朱兰难著土,被东风、点点吹成血。

那忍对,伊人说。

形式: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在银屏前独自哀怨的情景。她偷偷望着夕阳映照下的楼阁,感叹时光如流水般流逝,自己的痴情如同被燕子衔去的诗稿,只剩灰烬和骨骸。她渴望爱情能像麝香一样留下痕迹,但现实却是飘泊无依,只能借酒消愁。

"似水年华飘泊也,替麝香、青写愁痕迹"表达了她对青春易逝的无奈和内心的深深愁苦。接着,她悲叹往事如歌已残,如同玉树凋零,只能借酒浇愁,试图忘却。然而,那些曾经的文采如今已成过往,只剩下心中淡淡的哀伤。

词中提到的"紫箫声咽",可能象征着她的内心世界更加深沉哀婉,仿佛朱兰花难以在尘世立足,被东风吹散,化为血泪。最后,她痛苦地意识到,自己无法向心爱的人倾诉这份深深的痛苦。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惋惜。高旭的词风深情而哀婉,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178)

高旭(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其二)亚卢为我题万树梅花绕一庐卷子,感诵数过,不禁惘然,次韵奉答

说著牢愁起。媵新词、凄凉哀感,卿真解事。

日暮天寒寥落甚,终古相思无已。

叹我已、今生如此。

一任东风桃李闹,占百花、头上宁先死。

人世梦,付流水。与君并老毛锥底。

说当初、屠龙缚虎,到今奚似。

憔悴风尘同调少,闲觅林泉图史。

最难遣、沧桑情味。

抱住芳心终不改,便此间、小住犹长计。

尽许我,消魂矣。

形式:

金缕曲(其三)题攘叔造像,步亚卢韵。时正读钱牧斋投笔集,故不觉其言之凄婉也

尚卧青山侧。奈苍生、如此憔悴,斯人未出。

知否阿咸牢落甚,毕竟年来何得。

恨只恨、天生痴骨。

同是人间烦恼者,又何须、色相留鸿迹。

五浊世,真愁绝。文人自古无奇节。

敢相期、衣冠抱住,且休抛掷。

庾信悲凉蒙叟痛,一样沧桑经历。

枉剩这、遗诗幽咽。

抵死沉吟浑不断,为中年、以后皮无血。

君与我,毋徒说。

形式:

浪淘沙.春日有怀壮公,即题其小影

芳草此何时。两地相思。饥凰啼老碧梧枝。

犹记笑逢沧海外,爱煞英姿。豪竹更哀思。

我亦情痴。中年渐近恨难支。

君且人前休白眼,听我弹词。

形式:

清平乐

红阑干畔。鸾梦风吹乱。行到玉梅花下伫。

知否何郎憔悴。楼头四扇窗纱。楼中锦瑟年华。

料得者番风雨,帘前多少飞花。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