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偶成十首(其二)

古人各有为,何况今之人。

黄金葬神仙,白纸裹儒绅。

最苦狮子皮,束缚老狐身。

为龟苦不灵,为麟苦不仁。

安得无为者,相与率天真。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批判。首句“古人各有为,何况今之人”,开篇即以对比手法,将古人与今人进行对照,暗示了时代变迁中人们行为方式的变化。接着,“黄金葬神仙,白纸裹儒绅”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当时社会上权贵阶层的奢华葬礼,以及知识分子被束缚于繁琐礼仪之中的情景,暗含对社会不公和束缚人性的讽刺。

“最苦狮子皮,束缚老狐身”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束缚的主题,将社会的种种束缚比作“狮子皮”,而“老狐身”则象征着被束缚的人性,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束缚人性的强烈不满。接下来,“为龟苦不灵,为麟苦不仁”两句,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人比作“龟”和“麟”,前者代表了在复杂环境中难以灵活应对的困境,后者则指出了在道德层面的缺失,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不利影响。

最后,“安得无为者,相与率天真”表达了诗人对于一个自由、无拘无束的社会环境的向往,希望人们能够回归本真,摆脱外在的束缚,过上更加自由、真实的生活。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深刻揭示了明代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展现了诗人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收录诗词(1490)

释函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冬日偶成十首(其三)

人兽不容发,何况信汝意。

汝意不可信,深井洪涛起。

出门见夜叉,入门守乡里。

谁能暮行渴,不饮渠中水。

是名毋幻村,英豪就中死。

安得无苦人,共谈清净理。

形式: 古风

冬日偶成十首(其四)

咫尺有千嶂,何况见面希。

相去日以远,相期日以非。

坚白虽自矢,磨涅亦非宜。

苟非金与石,胡能终勿移。

厥初岂不光,厥后难可知。

安得守贞人,万里相因依。

形式: 古风

冬日偶成十首(其五)

僮仆各有口,何况是闾里。

馨闻止门屏,恶声远亦至。

李下与瓜田,嫌疑须遥避。

莫言小节拘,踰闲从此始。

安得君子俦,相与慎行履。

形式: 古风

冬日偶成十首(其六)

防微犹或疏,何况弛其太。

星星欲燎原,涓涓欲成海。

内心起芒忽,相续必以害。

咄哉野千流,口口矜无碍。

神明虽至耸,顾影恬莫怪。

安得持身者,终始期勿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