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天推鲁仲尼,周游布典坟。
游遍七十国,不令遇一君。
一国如一遇,单车不转轮。
良由至化力,为国不为身。
礼乐行未足,邅回厄于陈。
礼乐今有馀,衮旒当圣人。
伤哉绝粮议,千载误云云。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圣人鲁仲尼的形象,通过其周游各国、推崇礼乐文化的行为,表达了对理想君子的追求和赞扬。诗中“天推鲁仲尼”一句,直接将鲁仲尼置于神圣的地位,其影响力如同天命一般;“周游布典坟”则表现其遍历各国,宣传礼仪之行。
接着,“游遍七十国,不令遇一君”表明在漫长的旅途中,他并未寻求与特定的君王会面,而是致力于普及文化教育。这进一步凸显了鲁仲尼作为文化使者的角色和地位。随后的“一国如一遇,单车不转轮”则可能暗示他在每一个国家的停留都是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
“良由至化力,为国不为身”这句诗,揭示了鲁仲尼的高尚品格和自我牺牲精神,他的行为是基于对国家的责任而非个人私利。接下来的“礼乐行未足,邅回厄于陈”则显示出在推广礼乐文化方面的艰难与不易,以及他面对的挑战和困境。
诗的后半部分“礼乐今有馀,衮旒当圣人”转而描写到了一个理想状态,即礼乐文化已经普及到一定程度,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圣人的境界。最后,“伤哉绝粮议,千载误云云”表达了对过去某些错误政策或观念的遗憾,以及这些错误对于后世产生的长远影响。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鲁仲尼这一历史人物,传递出作者对于理想社会文化、政治理念以及个人品德的向往和赞美。
不详
为害未为害,其如污物类。
斯言之一玷,流传极天地。
良木不得栖,清波不得戏。
曾戏水堪疑,曾栖树终弃。
天不歼尔族,与夫恶相济。
地若默尔声,与夫妖为讳。
一时怀害心,千古不能替。
伤哉丑行人,兹禽亦为譬。
游子虽惜别,一去何时见。
飞鸟犹恋巢,万里亦何远。
妾愿化为霜,日日下河梁。
若能侵鬓色,先染薄情郎。
谁谓之推贤,于世何功果。
绝尔晋侯交,禁我唐虞火。
国闭檀榆烟,大礼成隳堕。
暗室枯槁饭,冷面相看坐。
阳升既非佑,阴伏若为佐。
焉冻群生腹,将止天下祸。
但究冤滥刑,天道无不可。
鄙哉前朝翊赞臣,吁谟之规何琐琐。
垂竿朝与暮,披蓑卧横楫。
不问清平时,自乐沧波业。
长畏不得闲,几度避游畋。
当笑钓台上,逃名名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