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节量梨栗愁生疾,教示诗书望早成。
鞭扑校多怜校少,又缘遗恨哭三声。
这是一首表达父母对子女教育关怀和哀伤失子的诗句。诗人通过“节量梨栗愁生疾”描绘了孩子因学业负担而生的烦恼,透露出家长对孩子的深切关心和期望早日成才。这句话不仅写出了家庭教育的情景,也反映出当时社会上重视教育、急于求成的心态。
“教示诗书望早成”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期待,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知识的重视和对子女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
而接下来的“鞭扑校多怜校少, 又缘遗恨哭三声”则转折为哀伤之情。这里的“鞭扑”是指严厉地要求,“校多怜校少”表达了诗人在子女学习上既严格又不忍心看到他们受苦的矛盾心理。最后“又缘遗恨哭三声”则是深沉哀伤之情的爆发,透露出诗人因失去孩子而留下的无尽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手法,既展现了生活的情感纷繁,也反映出了古代家庭教育的严苛与父母对子女深切的爱。
不详
(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深嗟尔更无兄弟,自叹予应绝子孙。
寂寞讲堂基址在,何人车马入高门。
往年鬓已同潘岳,垂老年教作邓攸。
烦恼数中除一事,自兹无复子孙忧。
长年苦境知何限,岂得因儿独丧明。
消遣又来缘尔母,夜深和泪有经声。
乌生八子今无七,猿叫三声月正孤。
寂寞空堂天欲曙,拂帘双燕引新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