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年轻时辞去官职,归隐田园的生活情景。开头两句“年少辞荣自古稀,朝衣不著著斑衣”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就放弃了功名利禄,而是选择了平凡简单的生活,不再追求外在的光鲜和荣耀。
接着,“北堂侍膳侵星起,南亩催耕冒雨归”这两句则写出了诗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以及不顾辛苦和天气变化的勤劳精神。北堂可能是指家中的北厅,侍膳即服侍早餐,侵星起暗示了清晨的早起;南亩则是田地,催耕意味着赶在雨季节紧急地进行农作,而冒雨归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不畏风雨,回到家中的情景。
接下来,“种竹野塘春笋脆,采兰幽涧露牙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和享受生活的场景。种竹可能是指种植竹子,而野塘春笋脆则形象地描述了初春时分竹笋细嫩而脆弱;采兰幽涧露牙肥则写出了诗人在幽静的小溪中采撷兰花,兰花因沾染着清晨的露水而显得饱满诱人。
最后,“伊予自是徒劳者,未得同寻旧钓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自我感慨和对往昔生活的一种怀念。伊予即是我,这里的“徒劳者”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觉得在世俗的功名中所作的努力都是无谓的;而“未得同寻旧钓矶”则表达了他对于无法与朋友一同去钓鱼、享受那份悠闲生活的遗憾,钓矶可能是指古时的钓鱼之地,也代表着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于平凡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内心深处对于功名与自然、孤独与友情之间矛盾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