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依佛不违亲,高堂与寺邻。
问安双树晓,求膳一僧贫。
持咒过龙庙,翻经化海人。
还同惠休去,儒者亦沾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侣返回故乡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宗教生活的和谐共处之美好愿望。开篇“依佛不违亲”表明了僧侣虽身处寺庙,但并未忘记家人,这是中国文化中强调的孝道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平衡。接着,“高堂与寺邻”则描绘出一个宁静而又庄严的环境,家庭与佛寺毗邻,表达了生活与信仰的紧密相连。
“问安双树晓”中,“双树”可能象征着和谐与平衡,而“求膳一僧贫”则显示出对僧侣生活的简朴与清贫的尊重。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对于简单而又充满精神追求生活方式的向往。
“持咒过龙庙”、“翻经化海人”两句,则描绘出了僧侣在寺庙中诵经、修行的情景,以及他们通过佛法影响他人的力量。这里的“龙庙”可能是指一处神秘而又庄严的地方,而“翻经化海人”则表达了佛法的普遍性和它能够感化世人的能力。
最后,“还同惠休去,儒者亦沾巾”中,“惠休”可能是一个人名,也可能是对某种美好状态的象征性的描述。这里诗人通过“还同”表达了对僧侣归去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也强调了儒家文化(即儒者)与佛教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滋润。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位僧侣归乡的温馨场景,而且还表达了对不同信仰与生活方式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不详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江平芦荻齐,五两贴樯低。
绕郭覆晴雪,满船闻曙鸡。
鳣鲂宜入贡,橘柚亦成蹊。
还似海沂日,风清无鼓鼙。
炎天故绛路,千里麦花香。
董泽雷声发,汾桥水气凉。
府趋随宓贱,野宴接王祥。
送客今何幸,经宵醉玉堂。
临杯忽泫然,非是恶离弦。
尘陌望松雪,我衰君少年。
幽僧曝山果,寒鹿守冰泉。
感物如有待,况依回也贤。
传诏收方贡,登车著赐衣。
榷商蛮客富,税地芋田肥。
云白风雷歇,林清洞穴稀。
炎凉君莫问,见即在忘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