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韩子师守婺州

功名相望十年前,白首官曹仅接联。

良玉要须更九火,明珠那得閟重泉。

清风遂作双溪咏,老手悬知剧郡便。

奏课不妨聊第一,归来更著祖生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十年前我们曾期望功名,如今满头白发只在官场相连。
像良玉需要经过多次磨砺,明珠怎能深藏于地底深渊。
清风中我吟咏双溪的诗篇,老练的手法预示着治理大郡的能力。
考核不必求第一,但求无愧,归来后还要像祖逖那样勤奋努力。

注释

功名:指追求的名声和地位。
白首:指年老。
官曹:官署或官员群体。
九火:比喻多次锻炼或考验。
閟:隐藏,封闭。
清风:象征高洁的品格或创作灵感。
双溪咏:可能指诗人对双溪景色的赞美诗。
老手:经验丰富的专家或能手。
剧郡:大郡,重要的行政区域。
奏课:官员的政绩报告。
祖生鞭:祖逖击楫渡江的故事,象征勤奋和进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元吉为友人韩子师赴任婺州刺史而作的送别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和对他仕途的期许。

首句“功名相望十年前”,回忆了十年前两人对于功名的共同期待和努力,暗示了韩子师的才华早有显露。接着,“白首官曹仅接联”描绘了韩子师经历多年官场生涯,如今已年至白首,但仍能在官场中占据重要位置,显示出他的经验和能力。

“良玉要须更九火,明珠那得閟重泉”运用比喻,赞誉韩子师如同未经打磨的美玉,需要经过磨砺才能展现出真正的价值,暗示他未来在婺州的政绩将更加显著。同时,"明珠那得閟重泉"也表达了对他的才智不会被埋没的期待。

“清风遂作双溪咏,老手悬知剧郡便”进一步赞美韩子师的文采和治理能力,说他在清风中能写出如双溪般流淌的佳作,且凭借老练的手腕,治理地方必定得心应手。

尾联“奏课不妨聊第一,归来更著祖生鞭”祝愿韩子师在任上政绩卓著,名列前茅,同时也期待他任期结束后能再接再厉,继续提升自我,如同东晋名臣祖逖那样积极进取。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是对友人的鼓励,也是对韩子师才情与能力的肯定,充满了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

收录诗词(686)

韩元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字:无咎
  • 号:南涧
  • 籍贯: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
  • 生卒年:1118~1187

相关古诗词

送漳赴分宁尉

挟筴度春水,絮飞花易阑。

吾衰聊玩世,子壮且勤官。

雨后半篙绿,风生孤棹寒。

慇勤酌双井,为试茗芽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送潘元夙教授钦州

文笔超然自不群,胸中韬略未全陈。

讵应远致岭南士,会见来清塞北尘。

桂海接天聊纵目,火云堆露正关身。

元戎在昔同科彦,一鹗飞书上紫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重建极目亭

曲阑十里画屏开,气压凌歊百仞台。

不尽溪光空外见,无穷山色望中来。

旋规北槛栽新竹,更辟东窗对野梅。

老子兴来真不浅,清秋忍负十分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闻吴端朝作真率集

他年曾作社中人,肮脏归来白发新。

阔别常思共杯酌,旧交那得更比邻。

黄鸡白酒可劳劝,青笋乌椑未绝贫。

恨不从君语终夕,空斋愁坐独伤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