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十六)

此身饮罢无归处,心怀百忧复千虑。

天翻地覆谁得知,魏公垂泪嫁文姬。

天涯憔悴身,托命于新人。

念我出腹子,使我叹恨劳精神。

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

母子分离兮意难任,死生不相知兮何处寻。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饮酒已尽,却无处可归,心中充满忧虑和思绪万千。
天地翻覆的变化又有谁知道?魏公落泪,将文姬许配他人。
我在远方疲惫,将命运寄托给新婚之人。
想起我腹中的孩子,让我心痛不已,精神疲惫。
新人啊,请听我诉说,我思念的人在哪里呢。
母子分离的痛苦难以承受,生死未卜,不知何处寻找。

注释

此身:自己。
饮罢:喝完。
无归处:没有归宿。
心怀:心中。
百忧:无数忧虑。
千虑:千般思虑。
天翻地覆:天地巨变。
谁得知:谁能知晓。
魏公:古代官名,这里指人。
垂泪:流泪。
嫁文姬:将文姬许配。
天涯:极远的地方。
憔悴:形容身心疲惫。
托命:寄托命运。
新人:新婚的人。
念:想念。
出腹子:腹中出生的孩子。
使我:让我。
叹恨:叹息遗憾。
劳精神:使精神疲惫。
新人新人:重复强调。
听我语:听我说话。
我所思:我思念的人。
在何所:在哪里。
分离:分开。
意难任:难以承受。
死生不相知:生死未卜。
何处寻:到哪里去找。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国的深切忧虑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感。"此身饮罢无归处,心怀百忧复千虑"两句,描绘了一种失意与迷茫的情境,宛如一杯空酒喝尽后的寂寞与无依。

接着的"天翻地覆谁得知,魏公垂泪嫁文姬",则是借古人之事来表达自己对当前动荡局势的担忧。魏公指的是汉代的魏相,传说他在嫁女儿时悲伤欲绝,因为天下未定,未来难料。

"天涯憔悴身,托命于新人"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后辈的寄托之情。"念我出腹子,使我叹恨劳精神"则是深沉的母爱与对子女未来命运的担忧交织。

最后两句"新人新人听我语,我所思兮在何所。母子分离兮意难任,死生不相知兮何处寻",通过对后人的叮咛和内心的自问,抒写了诗人面对生死离别时的哀伤与无奈。这两句也是全诗情感的高潮,表达了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深切怀念和寻觅。

整首诗通过对古人的引用、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母爱的强烈抒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十五)

当时悔来归又恨,洛阳宫殿焚烧尽。

纷纷黎庶逐黄巾,心折此时无一寸。

恸哭秋原何处村,千家今有百家存。

争持酒食来相馈,旧事无人可共论。

形式: 古风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十四)

鞠之育之不羞耻,恩情亦各言其子。

天寒日暮山谷里,肠断非关陇头水。

儿呼母兮啼失声,依然离别难为情。

洒血仰头兮诉苍苍,知我如此兮不如无生。

形式: 古风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十三)

自断此生休问天,生得胡儿拟弃捐。

一始扶床一初坐,抱携抚视皆可怜。

宁知远使问名姓,引袖拭泪悲且庆。

悲莫悲于生别离,悲在君家留二儿。

形式: 古风

胡笳十八拍十八首(其十二)

归来展转到五更,起看北斗天未明。

秦人筑城备胡处,扰扰唯有牛羊声。

万里飞蓬映天过,风吹汉地衣裳破。

欲往城南望城北,三步回头五步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