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湛湛平湖浸月明,渔歌声断晓风清。
坏衣蒙顶跏趺坐,不称诗情称道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画面,诗人释怀深以禅者的眼光,捕捉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之美。首句“湛湛平湖浸月明”以“湛湛”形容湖水的深邃与清澈,与“月明”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明亮的夜晚景象。次句“渔歌声断晓风清”,通过渔歌的消失与清晨微风的清爽,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纯净,仿佛一切喧嚣都被这自然的和谐所抚平。
后两句“坏衣蒙顶跏趺坐,不称诗情称道情”则直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选择在自然之中,以“坏衣蒙顶”的朴素方式,进行“跏趺坐”,即盘腿而坐,这是一种佛教修行的姿态,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专注。诗人在这里强调的不是世俗的诗情,而是超越于诗歌之上的“道情”,即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与体验。这种追求并非通过文字表达,而是通过内心的感悟和与自然的融合来实现,体现了禅宗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比自然景象与诗人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禅宗思想中追求超越世俗、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诗人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提升。
不详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深静含秋一鉴宽,清甘聊酌齿牙寒。
灵岩自笑荒山骨,明月泉悭祇欲乾。
聊向苍藤挂六镮,满前嘉致属幽闲。
双眸净洗看无厌,欲结遮头草一间。
宝云诛草广禅林,凿石穷源意亦深。
长叹甘泉不当路,汪汪空有济人心。
古洞深沉莫敢窥,森阴草木野云飞。
白龙何处淹头角,天下苍生望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