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后一日偶书

薄暮春风恶,黄尘涨远山。

冥冥林霭变,冉冉鸟飞还。

作客信多畏,依人足强颜。

飘扬它日意,回首鬓毛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傍晚时分春风狂暴,漫天黄沙弥漫远山。
昏暗树林中雾气变幻,归巢小鸟缓缓飞翔。
旅居他乡常觉恐惧,依赖他人勉强欢颜。
遥想未来飘泊不定,回望已见两鬓斑白。

注释

薄暮:傍晚时分。
春风恶:形容春风猛烈。
黄尘:黄色的尘土。
远山:远处的山峦。
冥冥:昏暗不明。
林霭:树林中的雾气。
冉冉:缓慢的样子。
作客:旅居他乡。
信多畏:常常感到害怕。
依人:依靠他人。
强颜:勉强露出笑容。
飘扬:未来的漂泊不定。
回首:回头看。
鬓毛斑:两鬓已经斑白。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早春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初春的意境和个人内心的情感。

“薄暮春风恶,黄尘涨远山。” 这两句写出了初春时节的自然环境,薄暮指日落时分,春风不再温柔,而是带有一丝凛冽;黄尘飞扬,远处的山色也因此变得模糊。这里通过对春风和尘土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于季节更迭中自然界变化的感慨。

“冥冥林霭变,冉冉鸟飞还。” 林霭是指树林中的阴翳,此处形容春天气氛的模糊与朦胧;而“鸟飞还”则暗示着春归大地,生机勃发,但也可能蕴含诗人对于归属感的渴望。

“作客信多畏,依人足强颜。” 作客指的是游子或旅人,对于远方的亲人和故土,诗人心中充满了忧虑与不安;而“依人足强颜”则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情绪,想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坚持下去。

“飘扬它日意,回首鬓毛斑。” 这两句透露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飘扬它日意”可能是在表达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而“回首鬓毛斑”则是岁月流逝,头发斑白的现实,这里的“鬓”指的是两鬓,即耳旁的头发。诗人通过这样的写法,抒发了对时间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初春时节中人生的无常与个人的孤独。

收录诗词(662)

张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徽宗宣和三年(1121)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 字:巨山
  • 籍贯:襄阳(今湖北襄樊)
  • 生卒年:1096—1184

相关古诗词

仲冬冬至后

仲冬冬至后,春从九地回。

去年逢春在此寺,今年复向此寺逢。

春来春去无复见花草,但有东风刮地如惊雷。

人生七十能几时,四度逢春祇在斯。

祠官不复更递代,直若仓庾氏,久任无年期。

大农赋禄随官品,丰俭由来皆有分。

空尽天年在世间,饥饱死生皆不问。

癃老非才固应尔,豪俊当年亦为此。

谓非贬谪实累囚,谓是归田犹禄仕。

忆昔汉唐与本朝,咸有自新及起废。

如今岂无大眚及溥天,不在他时洒心例。

人生如寓年年老,岁岁彫零人渐少。

莫嫌四见魏唐春,尚得逢春到华皓。

祠官之设自何时,闻是元丰宰相之所为。

欲摈老成皆不用,托于优假创斯规。

当时弊政出一切,岂谓疮疣后世遗。

专宠持权事虽巧,荣华宁得多时好。

君不见金陵零落故相家,一如寂寞韶阳庙。

形式: 古风

兴州道中遇雨

非干秋色苦,客意自萧条。

谷口玄云恶,关门白露高。

泥涂连远驿,寒雨暗长郊。

谁念征衣薄,西风方怒号。

形式: 五言律诗

再经蒲溪往年避地处

淹流既失策,贼至甘远屏。

往岁忆曾游,径路犹可省。

今来冬向除,昔至夏方永。

山寒竹树疏,岁阴云雾冷。

破屋今已无,荒筠蔓枯颖。

昔人安在哉,经过涕垂领。

形式: 古风 押[梗]韵

刘谷山

奉令事设险,兹山再经历。

岁暮阴云昏,雪后杉桂碧。

修篁亚路低,老木参天直。

下瞰穹谷中,众树纷若戟。

或为龙蛇斗,或作熊虎踯。

阴崖不受春,冬带轮囷色。

古苔如绿毛,因依露犹滴。

阴风忽动谷,众籁久方寂。

傥非神物居,定有龙蛇宅。

山阴魏家平,百丈峙绝壁。

战楼摩云霄,武帐侵斗极。

钩援谅无庸,梯冲当弃绝。

虽无墨翟守,天险岂所敌。

揽胜心以愉,经险情屡惕。

抚事既靡愆,微驱谅安惜。

何当四海晏,诛茅此投迹。

诗成无与言,搔首三叹息。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