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曲江春水满,北岸掩柴关。
秖有僧邻舍,全无物映山。
树阴终日扫,药债隔年还。
犹记听琴夜,寒灯竹屋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红尘、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开篇“曲江春水满,北岸掩柴关”两句,写出诗人所处之地,是一个被春水环抱的地方,而北岸则是一个用柴草封闭的小门,给人一种隐逸的感觉。
接着,“秖有僧邻舍,全无物映山。”这里的“秖有”意味着仅有的,表明诗人周围除了住着一位僧侣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东西或人,而“全无物映山”则强调了这种清贫与孤寂。
在“树阴终日扫,药债隔年还。”中,诗人通过日常的劳作——扫除树下落叶,来描绘自己的生活状态;而“药债隔年还”表明他可能因为病痛或其他原因而背负着债务,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平静。
最后,“犹记听琴夜,寒灯竹屋间。”则是诗人对过去某个时刻的回忆,那时候,他在一个以竹为建材的小屋里,在冷清的灯光下聆听琴声。这一幕显得既安宁又有些许孤寂。
整首诗通过简单平实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心境。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知君归有处,山水亦难齐。
犹去潇湘远,不闻猿狖啼。
穴通茆岭下,潮满石头西。
独立生遥思,秋原日渐低。
虽同一城里,少省得从容。
门掩园林僻,日高巾帻慵。
孤鸿来半夜,积雪在诸峰。
正忆毗陵客,声声隔水钟。
过岭行多少,潮州涨满川。
花开南去后,水冻北归前。
望鹭吟登阁,听猿泪滴船。
相思堪面话,不著尺书传。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