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鲁山山行》,描绘了作者在鲁山中独自漫步的情景。首句“适与野情惬”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心境相契合的愉悦,接着“千山高复低”展现了山势的起伏变化,给人以视觉上的动态感。"好峰随处改"进一步描绘了山峰的秀美多姿,而“幽径独行迷”则透露出诗人独自探索山间小路的闲适与迷失的乐趣。
“霜落熊升树”写出了秋日山中的生动画面,霜降后熊爬上树寻找食物,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林空鹿饮溪”则描绘了鹿在清澈溪边饮水的宁静场景。最后两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通过远方云雾中传来的一声鸡鸣,暗示了山居人家的存在,更增添了山行的静谧和遥远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行的所见所闻,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富有意境和生活气息。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东风固无迹,何处见春归。
土逐草心坼,雨兼花片飞。
虽怜柔甲长,只恐艳条稀。
君但惜晴景,休言止酒非。
古径约城斜,锄荒可过车。
直穿深筱去,不比绕村赊。
伐树侵篱脚,裨塍掘涧沙。
欲为兰若处,松柏属吾家。
作轩仍见竹,潇洒排青幢。
斜乌与落月,静影昼寒窗。
光没影亦没,激水自淙淙。
夜深犹读易,谁更忆清江。
夜色际阴霾,灯青谢客斋。
梧桐生静思,络纬动秋怀。
小酌宁辞醉,清言不厌谐。
谁怜何水部,吟苦怨空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