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道士参寥

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

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

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

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长久以来未弹奏的蜀地古琴,琴盒上已积满细细尘埃。
琴弦脆弱,似乎即将断裂,但金色的徽记依然闪耀着光泽。
知音懂得琴音之美,却只能独自欣赏,世俗之人本就轻视高雅之音。
若非遇到如钟子期那样的知音,谁能真正领略这鸾凤般的琴声呢?

注释

蜀琴:蜀地制造的古琴。
玉匣:精致的琴盒。
细尘生:积满了灰尘。
丝脆:琴弦脆弱。
金徽:琴弦上的金色标记。
尚荣:仍然光彩照人。
知音:理解并欣赏的人。
徒自惜:只能独自珍爱。
聋俗:不懂音乐的世俗之人。
钟期:钟子期,古代知音的典故。
鸾凤声:比喻高雅的琴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诗人通过对蜀琴的描述,表达了自己才华未被发现的哀愁。"蜀琴久不弄,玉匣细尘生",蜀琴长时间不被弹奏,保存它的玉匣上积满了细微的尘土,这象征着诗人的才华和艺术技艺久未得到施展的机会。

"丝脆弦将断,金徽色尚荣",琴弦因为长时间没有使用而变得脆弱,几乎要断裂,而琴上的金属部分(指琴轸)依然光彩照人,这一对比强烈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冲突:才华虽然受到了磨损,但仍旧保持着昔日的辉煌。

"知音徒自惜,聋俗本相轻",诗人感叹自己是懂得音乐之美的人,却只能独自珍惜,没有遇到能够欣赏他艺术的人,而大众则充耳不闻,这种隔阂让诗人的内心感到孤独和悲哀。

"不遇钟期听,谁知鸾凤声",没有机会在合适的时刻(指钟与磬配合的音乐节奏)展现自己的艺术,谁又能理解那如同神鸟鸾凤般高贵的音乐之美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不被发现、不被赏识的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蜀琴的寂寞,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对艺术不被理解和欣赏的哀愁。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

摇艇候明发,花源弄晚春。

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

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

日晚兰亭北,烟开曲水滨。

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

石壁堪题序,沙场好解绅。

群公望不至,虚掷此芳晨。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与黄侍御北津泛舟

津无蛟龙患,日夕常安流。

本欲避骢马,何如同鹢舟。

岂伊今日幸,曾是昔年游。

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

堤缘九里郭,山面百城楼。

自顾躬耕者,才非管乐俦。

闻君荐草泽,从此泛沧洲。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久滞越中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

陈平无产业,尼父倦东西。

负郭昔云翳,问津今亦迷。

未能忘魏阙,空此滞秦稽。

两见夏云起,再闻春鸟啼。

怀仙梅福市,访旧若耶溪。

圣主贤为宝,君何隐遁栖。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书怀贻京邑同好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体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