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陈子新所藏云山小景渔矶二士

道人胸次绝尘滓,能得工夫无尽意。

醉中引兴春山青,醒来弄翰秋风起。

晦明变幻在毫端,倏忽烟波几千里。

少年我尝识其人,不见于今垂五纪。

此图似是夫君笔,馀子纷纷溟涬耳。

黄沙苍茫雪苑冬,旅窗展玩万虑空。

恍如身在苕源东,摄衣步上云山最高峰。

二客追随不能及,相与指点平沙明月中。

形式: 古风

翻译

道士心胸超脱尘世污垢,修炼功夫深藏不露。
酒醉时激发创作灵感,春山青翠;醒来后挥毫泼墨,秋风又起。
晦暗明亮的变化在笔尖展现,瞬间画面仿佛千里烟波。
年轻时我曾认识这样的人,如今已过五个年头未见。
这画作似乎出自你的手笔,其他人只是模糊不清罢了。
冬日黄沙漫漫雪原,旅途中的窗户前,一切忧虑都消散。
恍惚间感觉身在苕源东边,披衣登高至云山之巅。
两位友人追赶不及,我们在明亮月光下共同欣赏平沙景色。

注释

尘滓:尘世污垢,指世俗的纷扰。
工夫:修炼功夫,指道士的修为。
引兴:激发创作灵感。
弄翰:挥毫泼墨。
晦明:阴暗和明亮。
毫端:笔尖。
五纪:五年为一纪。
夫君:对诗人的尊称。
溟涬:形容模糊不清。
万虑:众多忧虑。
苕源:地名,可能指诗人熟悉的某个山水胜地。
摄衣:提起衣服。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一位道人超凡脱俗的艺术才华和诗人对友人画作的赞赏。首句“道人胸次绝尘滓”赞美了画家的心灵纯净,不染世俗尘埃。接下来通过“醉中引兴春山青,醒来弄翰秋风起”,展现了画家在醉醒之间挥洒笔墨,创作出富有季节感的画面。

诗人感叹画面中的变化无穷,“晦明变幻在毫端,倏忽烟波几千里”,表现出画家技艺的精湛和画面空间的深远。诗人回忆起自己多年前曾认识这位画家,如今已过去多年,不禁感慨时光荏苒。

诗人认为这幅画出自陈子新的手笔,其他画家的作品相比之下显得暗淡无光,“馀子纷纷溟涬耳”。接着,诗人将欣赏画作的场景置于冬日黄沙雪苑之中,心境因之澄净,“旅窗展玩万虑空”。他仿佛置身于画中苕源东,登上了云山之巅,与友人一同欣赏美景。

最后两句“二客追随不能及,相与指点平沙明月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沉浸在这幅画的世界中,忘却尘世,只剩下月光下平静的沙地和友情的交流。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赞美了画作的艺术魅力和个人情感的寄托。

收录诗词(109)

家铉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梅竹图

余家乎岷之下兮,有梅萧萧,有竹森森。

今洎乎瀛之野兮,秋草萋萋,黄沙冥冥。

有怀彼美兮在天一垠,梦不可即兮聊因其似而记其真。

真兮似兮,岂墨君笔史之可寻。

皓兮苍兮,吾独想其岁寒之心。

形式: 古风

题雪花达摩布衣偈

拈花公案且莫道,西来正被拈花恼。

一花开后几花开,微笑不禁成绝倒。

归去来,人未老,掉下从前旧草鞋。

衲被蒙头面壁坐,提起不直一落索。

放下大地无处著,从来被他碍手脚。

为君索火当街烧,布袋依前是弥勒。

形式: 偈颂

题蒋同知所藏马图前后凡五

行而前者骊与皇,从而后者骍与驹。

匪双匪驷良马五,画出人间五马图。

祝君出典大藩牧,愿君旗旄旌节耀前驱。

古来共说人生五马贵,况复盛年劲气绿鬓长眉须。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赠云山逸人刘巨川瞽而谈命

世人具眼知多少,见山不知云山好。

斯人背境自观心,识破云山千万层。

须知万物备于我,高下散殊何往而非道。

善观物者观以心,目所未见心已瞭。

闻君学易多历年,妙处能探造化先。

维艮之背不与事物对,物具一极常与此心会。

君知云山云山亦知君,是之谓行其庭不见其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