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漉漉篇

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粉态裌罗寒,雁羽铺烟湿。

谁能看石帆,乘船镜中入。

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

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水景的图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和深邃情怀。

"月漉漉,波烟玉。" 这两句开篇便营造出一个梦幻般的夜晚月光下的水面景象,月光洒在波光粼粼的水上,如同细腻的烟霭缠绕着珍贵的玉石,给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感觉。

"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桂树的花开得繁盛,芙蓉与江边的树木交织在一起,这些景象展示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秋天丰收景色的赞美之情。

"粉态裌罗寒,雁羽铺烟湿。" 这里通过对细腻衣物和冷冽空气的描绘,以及大雁翅膀覆盖着水面上的薄雾,诗人表达了秋夜的凉意和一种淡淡的忧郁。

"谁能看石帆,乘船镜中入。" 这两句则是对一种超脱现实、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的抒发。诗人幻想着有人能驾驶那如同石头般坚固的帆船,穿梭在水面上,就像是在镜子中一样平静和深邃。

"秋白鲜红死,水香莲子齐。" 这里通过对秋天花朵凋零与荷花及莲子成熟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季节更迭、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生命的消逝和收获并存的情感。

"挽菱隔歌袖,绿刺罥银泥。" 最后两句则是对一种高洁脱俗的生活态度的赞颂,或许诗人希望能够像挽起衣袖一般,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而那“绿刺”与“银泥”的描绘,则增添了一种艺术创作时的灵感与享受。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水景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展示了古典诗词在捕捉自然美、表达人生感怀方面的独到功用。

收录诗词(245)

李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字:长吉
  • 籍贯: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 生卒年: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相关古诗词

王浚墓下作

人间无阿童,犹唱水中龙。

白草侵烟死,秋梨绕地红。

古书平黑石,袖剑断青铜。

耕势鱼鳞起,坟科马鬣封。

菊花垂湿露,棘径卧乾蓬。

松柏愁香涩,南原几夜风。

形式: 排律

贝宫夫人

丁丁海女弄金环,雀钗翘揭双翅关。

六宫不语一生闲,高悬银榜照青山。

长眉凝绿几千年,清凉堪老镜中鸾。

秋肌稍觉玉衣寒,空光帖妥水如天。

形式: 古风

长平箭头歌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竿雨中尽,直余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炙。

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火。

访古丸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刲肉。

南陌东城马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

形式: 古风

长歌续短歌

长歌破衣襟,短歌断白发。

秦王不可见,旦夕成内热。

渴饮壶中酒,饥拔陇头粟。

凄凄四月阑,千里一时绿。

夜峰何离离,明月落石底。

裴回沿石寻,照出高峰外。

不得与之游,歌成鬓先改。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