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
马过雪街天未曙,客迷关路泪空频。
桃花坞接啼猿寺,野竹庭通画鹢津。
早晚相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閒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离别之苦。"三年踏尽化衣尘,只见长安不见春"表达了诗人在异地漂泊多年,对于久违的家园和逝去的时光无比怀念,而现实中的繁华都市长安已无法给他带来春天般温暖的情感。
"马过雪街天未曙,客迷关路泪空频"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在寒冷的早晨骑马穿行于积雪的小巷中,心中充满了迷茫和孤独。夜色尚浓,路途迷离,他的心情随着眼前的景致而起伏,不禁潸然泪下。
"桃花坞接啼猿寺,野竹庭通画鹢津"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桃花坞、啼猿寺和野竹庭都是实实在在的地方名,但在这里它们构成了一个既幽静又美丽的意境,让人仿佛能够听见细微的鸟鸣声,感受到自然界的宁谧。
"早晚相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閒人"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中种种纷扰和世故已感到疲惓,他渴望摆脱这些束缚,与自然为伴,过上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在这里,“早晚相酬”意味着日常的应酬与交际已经了结,而“水边归去一閒人”则是诗人心之所向,也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不详
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帘下秋江夜影空,倚楼人在月明中。
不将行止问朝列,唯脱衣裳与钓翁。
几处别巢悲去燕,十年回首送归鸿。
那应更结庐山社,见说心閒胜远公。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
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
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
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凋瘵民思太古风,上贤绥辑副宸衷。
舟移清镜禹祠北,路转翠屏天姥东。
旌旆影前横竹马,咏歌声里乐樵童。
遥知到郡沧波晏,三岛离离一望中。
一百五日家未归,新丰鸡犬独依依。
满楼春色傍人醉,半夜雨声前计非。
缭绕沟塍含绿晚,荒凉树石向川微。
东风吹泪对花落,憔悴故交相见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