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湖上的春风亭真是好,柳条藤蔓缠绕着离别之情。
黄莺长久居住在这里,仿佛都已熟悉,眼看分别,它频频啼叫四五声。

注释

春风:温暖的春风。
湖上亭:湖边的亭子。
柳条:柳树的枝条。
藤蔓:攀缘植物的茎蔓。
系:缠绕。
离情:离别的愁绪。
黄莺:一种鸣叫声婉转的鸟儿。
浑相识:好像老朋友一样熟悉。
欲别:即将分别。
频啼:不断地鸣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春日离别的情景,诗人在描述一处风光旖旎的湖上亭子。"好是春风湖上亭"一句直接点出了环境的美丽,这里的“好”字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和赞赏,而“春风”则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温馨。

"柳条藤蔓系离情"中的“柳条藤蔓”形象生动,传递出一种柔软而又坚韧的情感。这里的“离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舍和依恋,这种感情就如同那些缠绕在亭子周围的藤蔓一样,牢不可破。

"黄莺久住浑相识"一句则描写了一种亲切感。黄莺,即黄鹂,是一种常见的鸟类,它们“久住”于此,说明诗人对这片地方有着深厚的情感,“浑相识”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

"欲别频啼四五声"中,黄莺在离别之际发出“频啼”的叫声,这些声音似乎在数说着时间的流逝,也许是对即将到来的离别表示不舍。这里的数字“四五”可能并无特定含义,但它为诗句增添了一种节奏感,仿佛让读者也能听见那黄莺啼叫的声音。

整首诗通过对湖上亭子的描写和对自然界动植物行为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环境的留恋以及面对离别时的心情。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且细腻,是一首充满生态之美与情感深度的小品。

收录诗词(120)

戎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 籍贯:荆州(今湖北江陵)
  • 生卒年:744~800

相关古诗词

湖南春日二首(其一)

自怜春日客长沙,江上无人转忆家。

光景却添乡思苦,檐前数片落梅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湖南春日二首(其二)

三湘漂寓若流萍,万里湘乡隔洞庭。

羁客春来心欲碎,东风莫遣柳条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湘南曲

虞帝南游不复还,翠蛾幽怨水云间。

昨夜月明湘浦宿,闺中珂佩度空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塞上曲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