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双双野田雀,上下同饮啄。
暖去栖蓬蒿,寒归傍篱落。
殷勤避罗网,乍可遇雕鹗。
雕鹗虽不仁,分明在寥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野景象,通过对野田中雀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细腻感受和深刻理解。
“双双野田雀,上下同饮啄。” 这两句勾勒出了一群雀鸟在田间自由觅食的情景,它们成双成对,上下相随,共同享受大自然赋予的恩泽。这里的“上下”不仅指空间位置,也象征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
“暖去栖蓬蒿,寒归傍篱落。” 这两句则描绘了雀鸟随季节变化的行为。在温暖的天气里,它们栖息在蓬蒿丛中,而当寒冷来临时,则会飞回篱笆旁边寻找避风之所。这种自然的循环反映出生命对环境的依赖和适应。
“殷勤避罗网,乍可遇雕鹗。”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雀鸟生存状态的同情。雀鸟小心翼翼地避开捕捉之网,但终究难免被捕。此处的“殷勤”表现出诗人对弱小生命命运的关怀。
“雕鹗虽不仁,分明在寥廓。” 最后两句则是对现实世界残酷法则的一种认知。雕鹗虽然凶猛无情,但在广阔的自然界中,它们也有自己的生存法则。这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中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有一定的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野田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生态观念和对生命尊严的珍视。
不详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大鹏刷翮谢溟渤,青云万层高突出。
下视秋涛空渺瀰,旧处鱼龙皆细物。
人生在世何容易,眼浊心昏信生死。
愿除嗜欲待身轻,携手同寻列仙事。
湘烟濛濛湘水急,汀露凝红裛莲湿。
苍梧云叠九嶷深,二女魂飞江上立。
相携泣,凤盖龙舆追不及。
庙荒松朽啼飞猩,笋鞭迸出阶基倾。
黄昏一岸阴风起,新月如眉生阔水。
雪峰雪峰高且雄,峨峨堆积青冥中。
六月赤日烧不镕,飞禽瞥见人难通。
常闻中有白象王,五百象子皆威光。
行围坐绕同一色,森森影动旃檀香。
于中一子最雄猛,称尊独踞鼓山顶。
百千眷属阴□影,身照曜,吞秋景。
我闻岷国民归依,前王后王皆师资。
宁同梁武遇达磨,过后弹指空伤悲。
陵州棋子浣花笺,深愧携来自锦川。
海蚌琢成星落落,吴绫隐出雁翩翩。
留防桂苑题诗客,惜寄桃源敌手仙。
捧受不堪思出处,七千馀里剑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