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雨游荐福寺

小瀹孤亭兴未阑,共为长岁坐蒲团。

半林空翠湿晴露,满院秋香吹晚寒。

吊古并扪碑字读,好奇更借藏经看。

归舟莫笑清狂绝,得句从来胜得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小瀹孤亭兴致正浓,我们围坐蒲团共度长夜。
半边树林浸润着清晨的露水,满院秋意在傍晚的寒风中飘散着花香。
我们一边凭吊古人,抚摸碑文阅读,又因好奇而翻阅藏经。
别笑话我归舟时的狂放不羁,因为写出好诗总是胜过做官的荣耀。

注释

小瀹:小酌。
孤亭:孤独的亭子。
兴未阑:兴致未尽。
蒲团:草垫或坐垫。
半林:半边树林。
空翠:青翠的树木。
晴露:清晨的露水。
晚寒:傍晚的寒意。
吊古:凭吊古人。
并:一起。
碑字:碑上的文字。
藏经:古代经典书籍。
归舟:归来的船。
清狂:狂放不羁。
绝:极端。
得句:写出诗句。
胜得官:比做官更有价值。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黎廷瑞的《九日雨游荐福寺》,描绘了诗人独自在雨中游历荐福寺的场景。"小瀹孤亭兴未阑",开篇即写出诗人兴致勃勃,即使在细雨中也流连于孤亭之中。"共为长岁坐蒲团",暗示着僧侣的生活,诗人与僧人一同围坐蒲团,度过漫长的岁月。

"半林空翠湿晴露,满院秋香吹晚寒",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半林被雨水打湿,显得更加青翠,满院的秋花在傍晚的寒风中散发出香气,营造出宁静而清冷的氛围。

"吊古并扪碑字读,好奇更借藏经看",诗人沉浸在历史的沉思中,触摸碑文,阅读古籍,表现了他的好学和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最后两句"归舟莫笑清狂绝,得句从来胜得官",诗人以自我解嘲的方式表达,尽管他的行为可能被视为“清狂”,但他认为能从诗歌创作中获得的乐趣远超过世俗的功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雨中游寺的闲适心境,以及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雅趣和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295)

黎廷瑞(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度宗成淳七年(1271)赐同进士出身,时年二十二。授肇庆府司法参车,需次未上。宋亡,幽居山中十年,与吴存、徐瑞等遥。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摄本郡教事。凡五年。退后不出,更号俟庵。武宗至大元年卒。有《芳洲集》三卷,收入清史简编《鄱阳五家集》中。事见本集卷首小传

  • 字:祥仲
  •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 生卒年:1250年~1308年

相关古诗词

九日浮梁有约登高者以病不赴

老树荒城噪暮鸦,凄凉节气满天涯。

绝怜多病相疏酒,又是重阳不在家。

浮世光阴易红叶,秋篱晚节复黄花。

闭关宁负登高兴,莫遣西风戏孟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上滩

岁月川流驶,风霜行路难。

忽闻喧怒瀑,始觉上层滩。

月落鸡声晓,沙空雁梦寒。

云林摇落尽,敢卜一枝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六月郡庠尊经阁前种竹三得雨书喜示同舍

移种来数日,三沾沛雨恩。

雷公念同族,龙伯爱诸孙。

鞭活金髯走,梢寒翠鬣翻。

拂云吾所望,好为护霜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归来(其一)

幸未缁尘染素衣,归来既避北山移。

田园有味閒方觉,道路多岐晚始知。

栗里新衔五柳传,花蹊旧业四松诗。

少游款段犹嫌累,到处风尘藤一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