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渠

隋帝荒宴游,厚地刳为沟。

万舸东南行,四海困横流。

义旗举晋阳,锦帆入扬州。

扬州竟不返,京邑为墟丘。

吁哉汴渠水,至今病不瘳。

世言汴水利,我为汴水忧。

利害吾岂知,吾试言其由。

汴水浚且长,汴流湍且遒。

千里泄地气,万世劳人谋。

舳橹相属进,馈运曾无休。

一人奉口腹,百姓竭膏油。

民力输公家,斗粟不敢收。

州侯共王都,尺租不敢留。

太仓粟峨峨,冗兵食无羞。

上林钱朽贯,乐官求徘优。

吾欲塞汴水,吾欲坏官舟。

请君简赐予,请君节财求。

王畿方千里,邦国用足周。

尽省转运使,重封富民侯。

天下无移粟,一州食一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隋朝皇帝沉迷于游乐,大地被挖成沟壑。
无数船只向东南方向航行,四海因洪水受困。
起义军在晋阳举起正义之旗,华丽的船只驶向扬州。
扬州之行未能返回,京都变为废墟。
唉,汴河之水至今仍病态未愈。
世人称赞汴河水利,我却为此忧虑。
利弊我并不清楚,但我尝试分析原因。
汴河既深又长,水流湍急而有力。
千里之地的气运通过它流淌,万代人的辛劳为了它。
船只接连不断,物资运输从未停歇。
一人饱食,百姓却榨干脂膏。
民众之力供给官府,连一斗谷都不敢私藏。
州郡官员与京城共享财富,每寸土地的税收都不敢留存。
太仓粮食堆积如山,冗兵却不知节俭。
皇宫的钱财堆积朽烂,音乐官员却在寻求娱乐。
我欲堵塞汴河,我欲毁掉官船。
请君简化赏赐,节制开支。
方圆千里的王畿之地,国家需求已足够充足。
应全面削减转运使的权力,重赏富裕的百姓。
天下不再调粮,每个州自给自足。

注释

隋帝:隋朝皇帝。
荒宴游:沉迷游乐。
厚地刳为沟:大地挖成沟壑。
万舸:无数船只。
东南行:向东南航行。
义旗:起义军。
晋阳:晋阳城。
锦帆:华丽船只。
扬州:扬州。
不返:未能返回。
墟丘:废墟。
吁哉:唉。
汴渠水:汴河之水。
病不瘳:病态未愈。
汴水利:汴河水利。
我为汴水忧:我忧虑汴河。
浚:疏浚。
湍且遒:水流湍急有力。
泄地气:流淌气运。
劳人谋:万代人的辛劳。
馈运:物资运输。
无休:不停歇。
奉口腹:饱食。
竭膏油:榨干脂膏。
斗粟:一斗谷。
不敢收:不敢私藏。
尺租:每寸土地的税收。
不敢留:不敢留存。
太仓:皇宫仓库。
冗兵:多余士兵。
食无羞:不知节俭。
上林:皇宫。
钱朽贯:钱财堆积朽烂。
乐官:音乐官员。
徘优:寻求娱乐。
塞汴水:堵塞汴河。
官舟:官船。
简赐予:简化赏赐。
节财求:节制开支。
王畿:王都周围千里。
邦国:国家。
足周:充足。
转运使:负责物资调配的官员。
富民侯:富裕的贵族。
天下无移粟:天下不再调粮。
一州食一州:每个州自给自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刻的社会现实和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反思。诗中的“隋帝荒宴游,厚地刳为沟”一句,直接指出了隋炀帝为了修建大运河而劳民伤财的暴政行为。接着,“万舸东南行,四海困横流”则形象地描述了大运河的宏伟与其对人民生活的严重影响。

“义旗举晋阳,锦帆入扬州”表明了军队和物资通过运河的盛况,但紧接着“扬州竟不返,京邑为墟丘”却揭示出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诗人对“吁哉汴渠水,至今病不瘳”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在随后的几句中,“世言汴水利,我为汴水忧”、“利害吾岂知,吾试言其由”等诗句,作者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指出了一种普遍认为大运河带来经济利益的表象背后隐藏着对民众生活的长期伤害。

随后的部分则具体描述了汴水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官府对物资的无度索取,导致百姓生活困苦。最后,“吾欲塞汴水,吾欲坏官舟”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弊端的强烈不满和改变现状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揭示,表现出了诗人对于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权力滥用和历史教训的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179)

石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诏下勉诸生

礼部文章渊,波浪百尺高。

进士英俊窟,蛟龙千万条。

吾子欲求济,整子棹与篙。

吾子欲求胜,操子戈与矛。

勿谓水可狎,徒行思游遨。

勿谓龙可驯,空手捋须毛。

波神忽汹涌,怖死填蟹螯。

龙角忽张怒,走同虾蟆曹。

苟利篙楫往,跳海如沟濠。

苟操戈矛行,拉蛟如猿猱。

吾言有所勉,非徒声嘈嘈。

形式: 古风

诏罢县令举

一弦独不调,谓琴皆可废。

一目独不张,谓网皆可毁。

易弦张其目,网在琴声遂。

举令或非人,止当罪举吏。

遂令天下不得举,废琴毁网复何异。

形式: 古风

闲兴

大匠构厦屋,取直弃曲木。

如何官择人,弃直独取曲。

养苗除稂莠,养民除贪垢。

存莠苗不硕,去贪民自富。

形式: 古风

麦熟有感

去年经春频肆赦,拜赦人忙走如马。

五月不雨麦苗死,赦频不能活穷寡。

今年经春无赦书,十日一雨及时下。

五月麦熟人民饱,一麦胜如四度赦。

吾愿吾君与吾相,调和阴阳活元化。

阴阳无病元气和,风雨调顺苗多稼。

使麦长熟人不饥,敢告吾君不须赦。

形式: 古风